赠卢嵩

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

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

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

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

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

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

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画卷。开篇“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表明了所有河流汇聚于广阔的大海之中,而大海从不因接受而变得满溢或空虚,这是自然界的平衡与包容。接着,“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则强调了即便有污染进入,也无法使得清澈的波光变浊,显示出大海的自净能力。

诗人随后写道“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表达了一种超脱与自在,这里的“恬然”指的是一种心境的平和与满足,而“万里晴空”则增添了景象的辽阔与明朗。

紧接着,“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中,“云物”可能是指海上漂浮的岛屿或海市蜃楼,这些自然之物并未遮掩诗人内心所悟到的真理,即便是远古传说中的“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也清晰可辨,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然而,“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一句,却突然带来了急遽和动荡的情景。这里的“疾风”与“砥柱倾倒”形象强烈,传递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与力量对比。

诗歌最后几句“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则是在表达尽管大海没有情感,但巨浪之间的激荡交响也显得既壮观又令人震惊。而那种突发的愤怒之声,在转瞬即逝中,能否有人洞悉其背后的真实情感呢?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类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它既有平静澄明的一面,也有汹涌澎湃的另一面,从而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赠别河南李功曹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

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

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

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

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赠李判官

良玉定为宝,长材世所稀。

佐幕方巡郡,奏命布恩威。

食蔬程独守,饮冰节靡违。

决狱兴邦颂,高文禀天机。

宾馆在林表,望山启西扉。

下有千亩田,泱漭吴土肥。

始耕已见穫,袗絺今授衣。

政拙劳详省,淹留未得归。

虽惭且忻愿,日夕睹光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赠李儋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

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

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

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

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鹧鸪啼

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

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露滋不堪栖,使我夜常啼。

愿逢云中鹤,衔我向寥廓。

愿作城上乌,一年生九雏。

何不旧巢住,枝弱不得去。

何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