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遂昌显祖

堂开玉茗老居贫,循吏应辞要路津。

魏勃扫门终丧我,苏翁艺圃不逢人。

唐诗汉史争何事,草屦麻衣送此身。

唱遍旗亭传四梦,紫箫残本已沉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汤遂昌显祖”为题,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汤遂昌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首联“堂开玉茗老居贫,循吏应辞要路津”,以“玉茗”象征汤遂昌的高洁品质和不畏权贵的精神,即使在贫困中仍坚守正直,如同循吏一般,不应贪图高位,表达了对汤遂昌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赞美。

颔联“魏勃扫门终丧我,苏翁艺圃不逢人”,通过典故对比,将汤遂昌与魏勃、苏翁等历史人物相联系,强调了汤遂昌虽有才华却选择隐退,不愿卷入世俗纷争,宁愿在艺术的园地里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风骨。

颈联“唐诗汉史争何事,草屦麻衣送此身”,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汤遂昌与唐诗汉史相提并论,表明他虽未参与历史的激烈竞争,但以草鞋布衣的形象,默默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其低调而深远的影响。

尾联“唱遍旗亭传四梦,紫箫残本已沉沦”,以“四梦”比喻汤遂昌的作品或思想影响,通过“旗亭”这一意象,描绘了其作品广为流传的情景,同时“紫箫残本已沉沦”则暗示了汤遂昌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作品依然在世间流传,具有永恒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汤遂昌生平与精神的描绘,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与深远影响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汤遂昌显祖绝句二首(其一)

小红唱罢浣溪纱,豕圈鸡埘草半遮。

玉茗香消堂不见,晓莺啼上玉兰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汤遂昌显祖绝句二首(其二)

雨丝风片画船游,一阵笙歌一拍浮。

今日东门杨柳岸,暮蝉哀怨不胜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熊经略廷弼

经略主守抚主战,一举荡平握胜算。

兵来薄城城动摇,委去严关门两扇。

卷地风鹤走踉跄,掖之上马马胡旋。

谁欤哭者独微笑,安在横磨剑十万。

毕以残军屹后殿,耳聋舌敝言言验。

功罪昭然黑白判,左袒右袒法乃乱。

曲杀清流设阱陷,讲筵袖出辽东传。

九边传首亦何辞,坐盗脏赀足长叹。

安得貂裘与珍玩,矫旨助虐江夏县。

子雉经死去婢衣,株连姻族抄瓜蔓。

可怜杨左魏何人,一网打入封疆案。

形式: 古风

李尚书三才

江左夷吾誉可矜,东林竟以古儒称。

一身清约非杨绾,四海交游是李膺。

白璧点因疏小节,黄金散亦负奇能。

朝端聚讼淮民泣,马价难蠲矿税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