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二月廿一日宿常熟城外

琴川落日水粼粼,回首重来十二春。

山色依稀乌目旧,风烟惨淡白头新。

倚空雉堞森城守,满城戎衣感戍尘。

独有堰泾堤上柳,依依临水似迎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常熟城外景色的感慨与回忆。首句“琴川落日水粼粼”以琴川河的夕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回首重来十二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时间流逝之感油然而生。

“山色依稀乌目旧,风烟惨淡白头新”两句,通过对比旧时山色与现在的变化,以及“乌目”与“白头”的形象,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山色依旧,但人的容颜已老,物是人非之感跃然纸上。

“倚空雉堞森城守,满城戎衣感戍尘”描绘了城墙上的雉堞在空中挺立,仿佛守护着这座城池,而满城的士兵穿着戎装,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痕迹和历史的沉重。这里既有对过往战争的反思,也蕴含着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独有堰泾堤上柳,依依临水似迎人”以一株独立的柳树,临水而立,似乎在迎接过客,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这株柳树不仅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往的深情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题维摩庵

白云藏古寺,钟磬出东林。

殿覆千年树,台封百尺阴。

一灯悬慧照,片月见禅心。

愿受维摩戒,空山理梵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忆尚湖

却忆西湖上,澄波宛镜中。

短桡芦荻月,长啸芰荷风。

浮碧三千顷,来青十二峰。

如何辞胜赏,三载迹飘蓬。

形式: 五言律诗

秋日泛舟过朗城庵

孤舟兴不浅,日暮浮方塘。

抚景自斟酌,击榜歌沧浪。

秋水连天碧,清风传桂香。

渚鸥闲自得,狎我为翱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雨后桃源涧观泉

虹敛空山后,龙萦曲涧吟。

响随风树远,气接海涛深。

一片烟霞地,百年泉石心。

空林归客散,幽径落寒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