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以余欲徙居淞江之东设席书画舫邀袁子英陆元祥恢上人用江东日暮云分韵赋诗以饯余得江字用以留别

浮家野老双眉厖,捩柁欲度吴淞江。

东将入海钩涛泷,玉山山中别老庞。

西池之屋如艂艭,左图右书堆满窗。

灯花摇摇落银釭,葡萄滟滟倾玉缸。

四檐白雨飞流淙,若裂娲石银河洚。

主人长歌客按腔,翕然钟鼓相击撞。

酒酣捉笔如长杠,千军可扫鼎可扛。

诸公大才齐楚邦,骚坛老将森麾幢。

客来投戈乞受降,乃辱赠以白璧双。

明朝短棹缆解桩,冯夷前驱鼓逄逄。

海滨怀人倚石矼,书筒好寄黄耳尨。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应芳在元末明初时期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艺术的热爱。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首句“浮家野老双眉厖”,描绘了诗人作为“野老”的形象,生活简朴,但内心充满激情。接下来,“捩柁欲度吴淞江”则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当前环境,前往新的地方的动态感。

“东将入海钩涛泷,玉山山中别老庞”两句,通过“入海”、“钩涛泷”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了他与“老庞”的分别,可能蕴含着某种情感的寄托。

“西池之屋如艂艭,左图右书堆满窗”描绘了友人聚会的场景,屋内书籍堆积如山,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灯花摇摇落银釭,葡萄滟滟倾玉缸”则通过灯光和美酒的描写,渲染了聚会的热烈气氛。

“四檐白雨飞流淙,若裂娲石银河洚”运用自然界的景象,如雨水、天河等,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

“主人长歌客按腔,翕然钟鼓相击撞”描述了聚会中的音乐活动,钟鼓之声与歌声交织,营造出和谐而热烈的氛围。

“酒酣捉笔如长杠,千军可扫鼎可扛”表现了诗人在酒后的豪情壮志,仿佛能以一己之力扫平千军万马,扛起重鼎,展现了其非凡的气魄。

“诸公大才齐楚邦,骚坛老将森麾幢”赞扬了在场友人的才华横溢,如同楚地的骚坛老将,指挥着麾下的士兵。

“客来投戈乞受降,乃辱赠以白璧双”则是对友人之间深厚友谊的体现,即使在聚会结束时,也充满了不舍之情。

最后,“明朝短棹缆解桩,冯夷前驱鼓逄逄。海滨怀人倚石矼,书筒好寄黄耳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预示着即使离别,友情的纽带也不会断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还体现了其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踏车妇

吴田水深三尺许,总是去年秋暮雨。

劝农使者催春耕,田甲频挝水车鼓。

江村破屋能几家,几家妇姑俱踏车。

蓬飞两鬓赤双脚,亦有儿女双髻丫。

淞江太湖愁满眼,白汗沾衣足生趼。

车轮辘辘羊角转,水波翻翻龙舌卷。

春来十日九不晴,怕闻鹁鸠呼雨声。

滂沱才俾片时久,辛苦又加三日程。

当家岂无夫与子,打鱼日籴去城市。

城中禁米难出关,田上忍饥还戽水。

四郊未种围田谷,三边已运官仓粟。

安得木牛为木龙,运水疾于牛走陆。

西林日落田妇归,隤岸白烟鱼虎飞。

诗翁独立长太息,何处青山有蕨薇。

形式: 古风

二月归田舍作四首(其一)

十年为客不窥园,数日还家独闭门。

儿女牵衣拂尘土,亲朋折简问寒暄。

江南花柳青春好,淮上风烟白昼昏。

闻道贼渠今磔死,雨窗欢喜倒清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二月归田舍作四首(其二)

馀生甘分老渔樵,竹径柴扉掩寂寥。

舍后薄田堪种秫,门前流水喜通潮。

人遭岁歉餐榆粥,天假春晴养麦苗。

早起冯高望西北,楚氛犹自未全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二月归田舍作四首(其三)

鸦鸣鹊噪总无灵,庸孺讹言更莫听。

万国山河春荡荡,一时烟雾昼冥冥。

官军自足追穷寇,县吏犹劳募壮丁。

何日卖刀仍买犊,花村鸡犬共安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