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两浙叹》,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两浙地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苦难与社会动荡。诗中首先回顾了前一年夏季的严重灾害,农田龟裂,耕种艰难,粮食价格高涨导致民众生活困苦,社会不安定,盗贼四起。朝廷随即颁布救荒政策,开放粮仓,鼓励贸易,征调漕粮,虽有微小补救,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接着,诗人描述了冬季河流结冰,运输受阻,春季连绵阴雨,导致水位上涨,进一步阻碍了粮食的运输。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接踵而至的情况,诗人表达了对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忧虑,感叹即使尽力施救,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民众的怨言和不满情绪难以避免,这使得他更加担忧社会和谐。
最后,诗人反思自己作为君主,在面对如此困境时的能力有限,只能寄希望于贤臣良将的辅佐,并自省是否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警示和启发他人。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治理国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