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玉韘

缮人规制玉人为,彄沓闿抨是所资。

不称每羞童子佩,如磨常忆武公诗。

㡳须象骨徒传古,恰似琼琚匪报兹。

于度机张慎省括,温其德美信堪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咏玉韘》由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玉韘的描绘,展现了其精致的工艺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句“缮人规制玉人为”,以“缮人”为引,点明了玉韘的制作过程,通过“规制”二字,强调了其设计与制作的精细与严谨,仿佛是由技艺高超的玉匠亲手打造而成。

次句“彄沓闿抨是所资”,进一步描述了玉韘的形状与用途,其中“彄沓闿抨”形象地描绘了玉韘的形态,而“是所资”则暗示了其在古代礼仪或军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接着,“不称每羞童子佩,如磨常忆武公诗”,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玉韘价值的深刻认识。前一句指出,即使是孩童佩戴的玉韘也应具有相应的价值与尊严,后一句则通过引用“武公诗”,强调了玉韘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承载的智慧与情感。

“㡳须象骨徒传古,恰似琼琚匪报兹”,这两句继续探讨玉韘的材质与象征意义。前一句提到象骨与玉并提,暗示了玉韘的珍贵与古老,后一句则将玉韘比作琼琚,强调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珍品,更是精神与文化的象征。

最后,“于度机张慎省括,温其德美信堪师”,这两句总结了玉韘的价值与意义。通过“于度机张慎省括”,强调了对玉韘的细致观察与理解,而“温其德美信堪师”则表达了对玉韘内在品质的高度评价,认为其道德与美德值得人们学习与效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韘的细腻描绘与深入思考,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道德启示,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董邦达山水

峭壁倚天拔水,峥嵘气概大奇。

胸中设无万卷,生面安能尔为。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仲春展谒东陵启跸之作

寒食由来拜扫传,桥山东望拂征鞭。

便从省岁耕耘始,不为行春景物妍。

圣祖恩勤思永世,孙臣展谒隔经年。

凤城趁晓才清跸,心在丹陵白水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慈云寺

宛转杨柳陌,荒凉琉璃界。

栋梁靡孑遗,墙壁馀半在。

云昔香积厨,祝融偶不戒。

赤帜胜势张,水云下风拜。

焦烂无其人,一举致大败。

放参僧尽散,馀者三五辈。

借问四天下,有象孰无坏。

譬诸鸟栖林,林空鸟相背。

曲突善后计,彼方谓蒂芥。

道左冀檀那,识之尚未逮。

形式: 古风

过通州浮桥即景杂咏(其一)

飞梁驾水响梢东,转漕连艘此处通。

南望江乡渺何极,遥源犹忆自云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