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德林赴真州

君为县令元丰中,吏贪功利以病农。

君欲言之路无从,移书谏臣以自通。

元丰天子为改容,我时匹马江西东。

问之逆旅言颇同,老人爱君如刘宠,小儿敬君如鲁恭。

尔来明目达四聪,收拾驵骏冀北空,君为赤令有古风。

政声直入明光宫,天厩如海养群龙。

并收其子岂不公,白沙何必烦此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您在元丰年间担任县令,官吏贪婪追求功名利禄而损害农民。
您想进言的道路无法找到,于是写信给谏臣表达自己的意见。
元丰天子听后深感震动,那时我骑马奔波于江西东部。
询问旅人,他们的言论大都相同,老人们像爱戴刘宠那样尊敬您,孩子们像尊敬鲁恭那样敬畏您。
您的洞察力和公正无私,如同古代贤者,整顿地方政务。
您的政绩直接传达到皇宫,朝廷的马厩丰富如同大海,养育众多官员。
选拔人才公正无私,难道不是应当的吗?白沙滩无需您如此操劳。

注释

君:您。
为:担任。
县令:县令职位。
元丰中:元丰年间。
吏:官吏。
贪:贪婪。
病:损害。
农:农民。
言之路:进言途径。
无从:无法找到。
移书:写信。
谏臣:谏官。
子:人才。
逆旅:旅店。
颇同:大都相同。
老人:老人。
刘宠:古代清官。
小儿:孩子。
鲁恭:古代孝廉。
明目达四聪:洞察力强,公正无私。
驵骏:劣马。
冀北空:比喻人才匮乏。
赤令:清廉县令。
古风:古代贤者风范。
政声:政绩。
明光宫:皇宫。
天厩:朝廷马厩。
群龙:官员。
并收:选拔。
岂不公:难道不公正。
白沙:白沙滩,比喻无用之地。

鉴赏

诗人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清正廉洁的县令形象。在元丰年间,官吏们贪婪功名之利,对百姓造成了伤害。县令想要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只好通过书信向上级进谏,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当时天子(皇帝)正值改善朝政之际,诗人借江西东行的马匹自比,询问旅途中的人们对县令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是人们都十分尊敬这位县令,就像古代的刘宠和鲁恭那样受到民众的爱戴和尊崇。

县令治理之明察,能够洞察四方的声音,收拾遗失,整顿混乱,以至于北方的广大地区都得以安宁。他的为政之风,与古时的赤县令相比,同样是清廉有为。这样的政治声誉,直达皇宫,使天子的马厩如同广阔无垠的大海,养育着众多的良马。

诗人最后提到,即使是收缴不公之人的子女,也不过分地烦扰这位老翁。这里强调了县令执法公正,不徇私情的一面。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寄友(其五)

传闻借得街头屋,堆面如山不□车。

何日相逢一尊酒,溪桥踏月夜还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谷林堂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风初。

我来适过雨,物至如娱予。

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

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

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

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馀。

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其一)

露宿泥行草棘中,十年春雨养髯龙。

如今尺五城南杜,欲问东坡学种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戏赠二首(其二)

君方扫雪收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

为问何如插杨柳,明年飞絮作浮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