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春晚何为尚絮袍,强寻乐事慰无寥。

锻声不让雨声急,花影争随幡影高。

莫问糇粮难卒岁,且无甲马在今朝。

书成泥首懒?榇,定是苍生不我遭。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春天夜晚为何还穿着棉袍,勉强寻找快乐之事以驱赶寂寞。
打铁的声音不输雨声急促,花影竞相追逐旗帜的摇曳升高。
不必担心粮食短缺度过全年,暂且没有战事困扰此时。
写完书后懒得擦拭额头的泥尘,想必是苍生不容我这样的命运。

注释

春晚:春天的夜晚。
尚:仍然。
絮袍:棉袍。
强寻:勉强寻找。
乐事:快乐的事情。
慰无寥:驱赶寂寞。
锻声:打铁声。
雨声急:雨声急促。
花影:花的影子。
幡影:旗帜的影子。
糇粮:粮食。
卒岁:度过全年。
甲马:战马,此处指战争。
书成:写完书后。
泥首:额头沾满泥尘。
?榇:懒得擦拭。
苍生:百姓。
不我遭:不容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春晚》,表达了诗人对时令更迭、生活琐事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春晚何为尚絮袍”以春末还穿着棉袍的行为,暗示时光匆匆,春天将逝;“强寻乐事慰无寥”则流露出诗人试图在寂寥中寻找乐趣的心理。

接下来的两句“锻声不让雨声急,花影争随幡影高”,通过锻铁声与雨声的对比,以及花影与幡影的追逐,描绘出一幅动态而生动的画面,试图以日常生活的细节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莫问糇粮难卒岁,且无甲马在今朝”则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忧虑,表达对生活的艰难和战乱暂息的庆幸。

最后两句“书成泥首懒拈笔,定是苍生不我遭”揭示了诗人的无奈和悲悯,他感叹自己即使写出文字,也无法改变民生疾苦,似乎觉得是苍生不理解、不接纳他的理想和抱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晚春的感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柳集亡食虾蟆诗因有作

我读柳侯诗,不见虾蟆篇。

所亡谅非一,抚卷为慨然。

不应流落人,吟咏亦不前。

问尔胸中奇,何以能弃捐。

汤汤柳之水,渔无鲂与鳣。

背脊得虾蟆,樽俎荐春鲜。

莫言形貌恶,素蛾与婵娟。

柳侯比豢豹,赖以韩诗传。

如闻大吕方,乃无黄钟圆。

问之州鸠氏,政令恐不宣。

我尝求元唱,其深在九渊。

侯诗虾蟆美,人人垂馋涎。

虾蟆窃自惧,子孙将不延。

奈此文字何,偷攘付蜿蜒。

蜿蜒与虾蟆,腥介每相怜。

遂令连璧孤,不知今几年。

念我少年日,未识侯诗妍。

晚见海上老,口诵尽残编。

因之得扬搉,今古共周旋。

此老可补亡,已矣泪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洗山

公事岂不猥,吾性自有适。

驩言春风物,洗山出怪石。

何幸此土壤,顽骜压空碧。

崭岩有天姿,畚锸不待力。

横如剑出泥,纵若月退蚀。

乃知凶谗辈,暂为忠良贼。

后皇德清明,万类各有职。

吾悲兹世人,因之聊叹息。

尝闻道人语,无垢法第一。

多谢读易者,洗心如玉璧。

形式: 古风

秋日江上作

秋色千里来,潮波八月壮。

起帆增江势,劲风滋颉颃。

海道当如何,燕羽去云上。

人生自窘束,有情宜骋望。

两眼幸未盲,莫谩读易象。

形式: 古风

秋吟

友生吾所畏,言貌凛秋威。

崔子稻畦晚,杨公玉田饥。

阶除昨夜霜,钟鸣尚依稀。

吾友岂憔悴,西山空崔巍。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