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同知

楚客事晋君,已皆荣厚禄。

身章袭犀象,鼎食饫粱肉。

荀范作姻娅,赵魏与追逐。

旦分驰道出,夜旁天居宿。

故悲绝宗党,新敬起宾仆。

东洲有儒生,官路独迷躅。

青年结主知,穷老佐州牧。

今为千里行,犹未分符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楚国客子在晋国朝廷中获得高位和丰厚待遇的情景,他们身穿华丽的犀象纹章,享受着丰盛的宴席。诗人提到荀范家族成为姻亲,赵魏两家也紧随其后,显示出他们的显赫地位。他们频繁出入宫廷,夜晚还住宿在天子近旁。然而,诗人对那些被遗忘的宗族和卑微的宾客表示同情,特别提到了一位东洲儒生,尽管年轻时得到主知赏识,但年老时却只能担任地方小官,未能得到更大的任命。诗的结尾表达了对这位同知即将远行千里的感慨,他仍未获得实质性的权力象征——符竹(代表官印)。整首诗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治圃四首(其一)

三春丰雨泽,晨兴观我畦。

嘉蔬有馀滋,草盛相与齐。

戮力治荒秽,指景光已西。

好月因时来,归路杳然迷。

暮鸟寻旧林,晚兽遵故蹊。

我亦息微劳,去去安吾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治圃四首(其二)

长夏罕人事,斋居有馀閒。

北窗多悴物,且遂灌吾园。

攒根既舒达,积叶亦葱芊。

瓜瓞绕畦长,新葵应节鲜。

抱瓮一回视,生意盈化先。

在我岂不劳,即境多所欢。

悠悠千载间,樊生信为贤。

形式: 古风

治圃四首(其三)

苒苒素秋节,凄凄天宇清。

挈杖视西园,俯仰伤我情。

藜藿日就凋,惟见野草青。

草青亦几日,霜露早已零。

万物会有终,人生无久荣。

功勋苟不建,未若托林坰。

所以荷蒉翁,长歌悲磬声。

吾其理吾圃,聊以隐自名。

形式: 古风

治圃四首(其四)

穷冬霜露下,谷风转凄其。

以今四运周,感兹百卉腓。

披榛归北圃,墟里故依依。

桑竹馀朽株,台榭有遗基。

野老相与至,嘲谐谈昔时。

谈罢辄引觞,陶然无所思。

纷纭世中事,寒暑相盛衰。

此理苟不胜,役役徒尔为。

既以适吾愿,何能忽去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