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林中雨散早凉生,已有迎秋促织声。
三径荒芜羞对客,十年衰老愧称兄。
愁心自惜江蓠晚,世事方看木槿荣。
君若罢官携手日,寻山莫算白云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郊外景象,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开篇“林中雨散早凉生”写出了一片清新的气氛,随后“已有迎秋促织声”则透露出季节更迭的感觉,秋天来了,生活也在继续。
三句“三径荒芜羞对客,十年衰老愧称兄”,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三径”指的是家中的小路,而“荒芜”则意味着长时间无人打理,这反映出诗人的隐居生活。而“十年衰老愧称兄”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岁月蹉跎、容颜凋敝的自责之情。
四句“愁心自惜江蓠晚,世事方看木槿荣”,诗人的内心充满忧虑,对自己的生命如同江边的蓠草一般短暂而易逝去。同时,他也在观察着世间万物,如木槿花盛开的情景,这里有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自然界永恒轮回的哲思。
末两句“君若罢官携手日,寻山莫算白云程”,则是诗人向友人发出邀请,希望在放弃世俗职务后,一起漫步于山间,不计较路途的远近,只为享受那自由自在的心境。这里的“罢官”暗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而“寻山”则是诗人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一种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
不详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禁省夜沈沈,春风雪满林。
沧洲归客梦,青琐近臣心。
挥翰宣鸣玉,承恩在赐金。
建章寒漏起,更助掖垣深。
博士本秦官,求才帖职难。
临风曲台净,对月碧池寒。
讲学分阴重,斋祠晓漏残。
朝衣辨色处,双绶更宜看。
罢战回龙节,朝天上凤池。
寒生五湖道,春入万年枝。
召化多遗爱,胡清已畏知。
怀恩偏感别,堕泪向旌麾。
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
香花同法侣,旌旆入深山。
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谢公忆高卧,徒御欲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