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城外

芒履宽柔野策轻,晚来无暑步重闉。

人间争梦大槐国,物外谁寻小草民。

一鹭缓飞为我伴,半川铺练写余真。

何从可觉秋消息,忽有凉飔到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穿着草鞋轻盈漫步野外,傍晚时分无暑气踏入深门。
世间众人皆在梦境中追寻大国,世外又有谁去寻找平凡百姓。
一只白鹭缓缓飞翔陪伴左右,半条河如白练铺展,映照我的本真。
何处能感知秋天的到来?忽然一阵凉风拂过白萍水面。

注释

芒履:草鞋。
野策:竹杖。
晚来:傍晚。
重闉:深门。
大槐国:梦境中的大国,比喻现实世界。
小草民:平凡百姓。
一鹭:白鹭。
铺练:像白练一样铺开。
秋消息:秋天的气息。
凉飔:凉风。
白蘋:白萍,水生植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傍晚,诗人穿着宽松的芒鞋,在轻柔的野径上缓慢行走,没有炎热之感,只有重叠的小桥相伴。诗人通过“人间争梦大槐国”表达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淡漠,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物外谁寻小草民"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明诗人更愿意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和平。

在“一鹭缓飞为我伴,半川铺练写余真”两句中,诗人的独自行走被一只缓慢飞翔的鹭伴随,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纯净。"半川铺练写余真"则是对诗人内在世界的描摹,通过水流的不断延伸来比喻诗人的真性和情感的展现。

最后,“何从可觉秋消息,忽有凉飔到白蘋”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秋天气息变化的感受。"何从可觉秋消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来临的预感,而"忽有凉飔到白蘋"则具体描绘了秋风到来的景象,通过“白蘋”这一物象增添了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表达,展现出一幅宁静致远、超然世俗的秋日风光图卷。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晚晴步谒杨令于乌龙寺

举头廓廓见晴虚,山色秋光得自如。

杖履可行三里近,斧斤不赦万松疏。

上人坐设刀圭饮,乃祖家无担石储。

语罢寒温晚归去,相逢应不问迁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晨光亭夹径草深庵僧澄锄去之将种桃李

径荒随处长蓬蒿,忽告通幽且尽薅。

已问花翁移郁李,竟从金母折蟠桃。

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

吏用公材当小试,把锄来趁雨如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晨起

晓日光穿户,衡门起及晨。

檐垂冰折柱,涧涌雪镕银。

腊取一时乐,春期数日新。

曝书仍曝背,自笑巧于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时年五十予以正月二日游曹源庵年五十有二矣慨然书示同行

城里喧呼子不贪,乃能从我就僧谈。

平明且喜风收润,仰视只愁云向南。

靖节使年惭过二,斜川推日在前三。

吾生大似僧行脚,好问真空觅住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