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其二)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亲拈取。

未欲凌云归洞府。清风举。大千一叶同掀舞。

笑把须弥挝破鼓。东山云作西山雨。

我欲住庵无拄斧。君相许。三更明月湖心午。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充满了道家的超脱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昨夜山空流石乳"一句,以一种神奇的现象开篇,暗示着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其中“石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珍贵物质,有如同天降甘露一般。

"道人妙手亲拈取"显示了道人的高明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他们不仅能够感知到这神奇之物,而且还能巧妙地将其采集起来。这种描写彰显了道家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

"未欲凌云归洞府。清风举。"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大千一叶同掀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其中“大千”指的是佛教中的一个宇宙概念,意味着无限广阔,而“一叶”则象征着微小之物,但在这里,它与宏大的宇宙相互作用,共同跳起了生命的舞蹈。

"笑把须弥挝破鼓"中,“须弥”是佛教中的神山,而“挝破鼓”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打破束缚的精神状态。这里的“笑”更显得一种达观与自在。

"东山云作西山雨"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无穷,其中“云”和“雨”都是自然界中不可预测的元素,象征着生命中的变数,但诗人却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看待这些自然现象。

"我欲住庵无拄斧。君相许"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邀请与认同。在这里,“住庵”是隐居生活的一种象征,而“无拄斧”则意味着不愿意再受世俗羁绊。

最后一句"三更明月湖心午",通过描写深夜的明月与湖泊的心脏地带,创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这里的“三更”即是夜晚最安静的时刻,而“湖心午”则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平和与中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奇幻现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展现了一种道家哲学中关于自然与生命和谐共生的理念。

收录诗词(134)

吕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吕滨老。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 字:圣求
  • 籍贯:嘉兴(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渔家傲(其四)

高绊袈裟挑纸帔。一杯茶罢成行计。

路入庐山风细细。轻弹指。百千三昧俱游戏。

法椅何曾烧两臂。谁知纸上无穷意。

欲识普贤真实际。齁齁地。小炉雪夜和衣睡。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眼儿媚(其一)

晓钗催鬓语南风。碧涧小桥通。

榆阴短短,露光炯炯,满地花红。

天涯不见归帆影,蜂蝶尽西东。

宿酲渐解,残妆犹在,晓日帘栊。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眼儿媚(其二)

循槛琅玕粉沾衣。一片子规啼。

蓬壶梦短,蜀衾香远,愁损腰肢。

石城堂上双双燕,应傍莫愁飞。

春江艇子,雪中梅下,知与谁期。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谒金门.甲子年同寅伯题于壁

人已老。春亦不留些少。花尽叶长蚕又抱。

子规啼未了。往事不论多少。且向尊前一笑。

白发满头愁已到。路长波渺渺。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