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海阳湖下溪,夹峰多异石。
数步□□□,溶溶似云白。
竹阴入□里,更觉溪已碧。
吾欲漱斯流,长为避时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海阳湖下溪,夹峰多异石"一句,开篇便勾勒出一个幽静壮观的自然景象,其中“海阳湖”可能是虚构之地,借以表达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境。"夹峰多异石"则突出了溪流两岸山峰的雄伟与石头的奇特。
接着,“数步□□□,溶溶似云白”一句中,缺笔留白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让人感受那水流轻柔如云般纯净的景致。这里的“数步”,暗示诗人对溪水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欣赏。
"竹阴入□里,更觉溪已碧"一句,通过竹阴的渗透,使得溪水更加显得清澈如玉。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更觉溪已碧"中,“更觉”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不断深入的体验。
最后,"吾欲漱斯流,长为避时客"一句,则是诗人基于上述景象所产生的情感与愿望。"漱"字意味着洗涤,这里不仅指肉体上的清洁,更有精神上的净化。"长为避时客"表达了诗人希望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自然中,作为一个逃离世俗纷扰的旅人。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细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
不详
粉胸绣臆谁家女,香拨星星共春语。
七盘岭上走鸾铃,十二峰头弄云雨。
千悲万恨四五弦,弦中甲马声骈阗。
山僧扑破琉璃钵,壮士击折珊瑚鞭。
珊瑚鞭折声交戛,玉盘倾泻真珠滑。
海神驱趁夜涛回,江娥蹙踏春冰裂。
满坐红妆尽泪垂,望乡之客不胜悲。
曲终调绝忽飞去,洞庭月落孤云归。
裴回空山下,晼晚残阳落。
圆影过峰峦,半规入林薄。
馀光澈群岫,乱彩分重壑。
石镜共澄明,岩光同照灼。
栖禽去杳杳,夕烟生漠漠。
此境谁复知,独怀谢康乐。
拄杖欲似乃,播笏还似及。
逆风荡雨行,面乾顶额湿。
著衣床上坐,肚缓脊皮急。
城门尔许高,故自匍匐入。
秋尽北风去,律移寒气肃。
淅沥降繁霜,离披委残菊。
华滋尚照灼,幽气含纷郁。
的的冒空园,萋萋被幽谷。
骚人有遗咏,陶令曾盈掬。
傥使怀袖中,犹堪袭馀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