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韩六玉汝戏题西轩

吾轩今于水,吾居易为足。

谁与哦其间,风窗数竿竹。

虽无泉石清,尚不愧茅屋。

所乐违俗暄,此趣大已熟。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的小屋现在建在水边,居住在这里已经足够舒适。
有谁会和我一起欣赏这景色,只有几竿竹子在窗前随风摇曳。
虽然没有山泉和岩石的清凉,但比起茅屋我还是心满意足。
我乐于远离世俗的喧嚣,这种乐趣我已经非常熟悉。

注释

吾轩:我的小屋。
于水:在水边。
易为足:足够舒适。
谁与:有谁。
哦其间:欣赏这景色。
风窗数竿竹:几竿竹子在窗前。
虽无:虽然没有。
泉石清:山泉和岩石的清凉。
茅屋:茅草屋。
违俗暄:远离世俗的喧嚣。
此趣:这种乐趣。
大已熟:非常熟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韩六玉汝戏题西轩》。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居所的喜爱和宁静生活的满足感。他将自己的小轩置于水边,环境清幽,几竿竹子在风窗前轻轻摇曳,增添了自然的雅致。虽然没有泉水和山石的清幽,但茅屋的生活也足以让他感到心满意足。诗人享受着远离尘世喧嚣的乐趣,这种乐趣他已经非常熟悉。整首诗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态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答新长老诗编

江东释子多能诗,窗前树下如蝉嘶。

朝风暮月只自老,建安旧体谁攀跻。

唯师独慕陶彭泽,奇迹仍收王会稽。

此焉趣尚已不浅,更在措意摩云霓。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于旧矣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复与吴客来,音俱变齐鲁。

乃知久处益,薰莸可同举。

更当富于学,兹言聊以补。

形式: 古风

答裴如晦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

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

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

髣髴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答裴送序意

我欲之许子有赠,为我为学勿所偏。

诚知子心苦爱我,欲我文字无不全。

居常见我足吟咏,乃以述作为不然。

始曰子知今则否,固亦未能无谕焉。

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苦苦著书岂无意,贫希禄廪尘俗牵。

书辞辩说多碌碌,吾敢虚语同后先。

唯当稍稍缉铭志,愿以直法书诸贤。

恐子未谕我此意,把笔慨叹临长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