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行不由径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

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

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田野间有一条小路,贤德之人不再行走。
谁知道追求快速成功,却可能陷入异端的陷阱。
顺应众人意愿看似容易,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安和祸患。
谁能真正理解天道,共同在这竞争中前行。
子羽留下的痕迹犹在,孔子的教诲依然流传。
今日遇见高尚君子,士人的节操自然熠熠生辉。

注释

田里:田野。
微径:小路。
贤人:品德高尚的人。
复行:再次行走。
求捷步:追求快速成功。
异端:偏离正道的行为。
从易:顺应众人。
共此:共同面对。
子羽: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遗迹:遗留的痕迹。
孔门:孔子的学派。
旧声:古老的教诲。
大君子:高尚君子。
士节:士人的节操。
光明:显扬。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省试行不由径》。诗中通过田野小径被忽视和荒废的景象,来抒发对世事变迁和人心变化的感慨。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但这条曾经有人踩过的小路现在已被忽略,不再有人踏足。这里的“贤人”指的是品德高尚之人,他们的不再出现象征着正道和正确价值观的消失。

“孰知求捷步, 又恐异端成。”诗人接着表达了对当前社会追求急功近利和偏离正道的担忧。人们急于寻找快速成功的捷径,却又害怕这种不正常的发展方式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这两句诗批评了随波逐流、追求容易得来的东西,而忽视了道德和原则,最终带来更多的麻烦。这里的“从易”意味着顺应世俗,“众所欲”是指大众所追求的事物,但这种追求往往导致“安邪患”,即安于不正之道而招致灾难。

“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诗人提出一个问题:在这个充满了急功近利和错误价值观的世界中,有谁能够理解和践行天道,即自然法则和宇宙秩序呢?“共此”指的是共同追求,“竞前程”则是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否有人坚持正确道路并继续前进的疑问。

最后两句“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是对古代圣贤(如孔子、子羽)的赞颂,他们留下的智慧和教诲依然被后人传承。而“今逢大君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能够遇到品德高尚的君子的喜悦,这样的君子以自己的节操自发光明,成为了时代的楷模。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世,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正道和君子之风的向往。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

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夏日可畏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铄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垆。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徐州试反舌无声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

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

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

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新城甲仗楼

谢氏起新楼,西临城角头。

图功百尺丽,藏器五兵修。

结缔榱甍固,虚明户槛幽。

鱼龙卷旗帜,霜雪积戈矛。

暑雨熇烝隔,凉风宴位留。

地高形出没,山静气清优。

睥睨斜光彻,阑干宿霭浮。

芊芊粳稻色,脉脉苑溪流。

郡化黄丞相,诗成沈隐侯。

居兹良得景,殊胜岘山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