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令以视堰绝句见示次其韵(其二)

我瘠不妨天下肥,期公他日到黄扉。

悯农一念通精祲,定遣惊雷霹雳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我即使瘦弱也不妨碍天下人的富足,期待您将来能官至宰相高位。
对农民的怜悯之心如同洞察天象的精明,必定会唤起惊雷震动天地。

注释

我瘠:我即使瘦弱。
不妨:不妨碍。
天下肥:天下人的富足。
期:期待。
公:您。
他日:将来。
到:官至。
黄扉:宰相高位。
悯农:怜悯农民。
一念:一种心意。
通:如同。
精祲:洞察天象的精明。
定遣:必定会引发。
惊雷:惊人的雷声。
霹雳:闪电。
飞:震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同情心。诗中“我瘠不妨天下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贫瘠与社会的富裕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形,并且这种对比并不会成为自己所困扰,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

“期公他日到黄扉”则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尊贵的人物的赏识和提拔,走进那被称为“黄扉”的权力中心。这里的“黄扉”象征着朝廷的权力之门,而“期公”则是对那些有能力给予帮助的达官显贵的期待。

第三句“悯农一念通精祲”,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古代“农”指的是农业劳动者,他们的辛勤工作支撑着整个社会。在这里,“一念”意味着诗人的关心和理解,而“通精祲”则是希望能够为这些最底层的人们带来好转的变化。

最后一句“定遣惊雷霹雳飞”,通过惊雷与霹雳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于不公正社会现象的强烈抗议和改革的决心。惊雷霹雳往往象征着巨大的动荡和改变,诗人希望能够借助这种力量来打破旧有的不合理状态,实现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问题,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53)

李流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时谣

晴辄不閒閒辄雨,少神造物恶相阻。

我自意行无雨晴,翻倒沧溟尽从汝。

青年一去不可招,紫烟漠漠三山暮。

朝云破峡忽归来,从君欲觅高唐赋。

向来似梦此非梦,转盼仍从梦中去。

夜深泥滑欲归时,瘦马迟迟堤上路。

形式: 古风

题宇文叔昭阅斋斋名予所榜也有王正卿画四时小景

乾坤萍在江,日月蚁旋磨。

吾生与化俱,反照若观火。

蛮触鏖两斗,臼圈听一簸。

射钩仍相国,嬖者死于饿。

种瓜乃故侯,蹶张终上佐。

支离竟能贤,青黄未足贺。

炷香阅兹理,万事一笑可。

城南有豪士,岂但雄于货。

麒麟梦不到,林沼计未左。

便斋惬清閟,凭几了众夥。

胸中大水镜,月皎云破堕。

世故自起伏,一瞬奔马过。

金石波空流,桧杉老不挫。

他年观河性,依然等髫鬌。

我友王郎子,笔墨出笑唾。酒酣洒素壁,埃?不敢涴。

春梢有馀妍,秋林气磊砢。

弹指四时具,转物子亦颇。

此机与我同,妙出一关锁。

予生拙行世,泥涂笑鳖跛。

但存阅世眼,空花已成果。

从今识沉冥,甘作枯株坐。

要知无所阅,到岸乃旋柁。

形式: 古风

题觉庵

疾痛呻呼痒搔抑,人言是觉岂真觉。

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

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

虽然亦莫如是解,政恐双睛翳金屑。

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

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

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

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

形式: 古风

题重兴寺

陌上横流浸作泥,行人步稳方一移。

春云将雨绕山去,社燕营巢贴地飞。

憩仆且须投古寺,閒怀犹喜论禅机。

中宵瞥起胡床念,回首家山几日归。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