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叟

庐江叟,庐江叟。扁舟横竹竿,得鱼且沽酒。

朝钓庐江浔,暮宿庐江口。

秋晚庐江木落时,风袅垂杨飏钓丝。

绿蓑细雨归何处,炊烟一缕傍江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庐江的渔翁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悠然。诗中通过生动的细节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渔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首句“庐江叟,庐江叟”,以亲切的称呼开篇,直接将读者引入到渔翁的世界。接着,“扁舟横竹竿,得鱼且沽酒”两句,简练地勾勒出渔翁的生活方式——以舟为家,以竹为竿,捕鱼自给自足,生活简单而自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朝钓庐江浔,暮宿庐江口”描述了渔翁日复一日的生活节奏,早晨在庐江的岸边垂钓,傍晚则回到江口休息,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规律。这种生活状态,既展现了渔翁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秋晚庐江木落时,风袅垂杨飏钓丝”描绘了秋季庐江的景色,落叶飘零,垂柳轻摆,钓鱼线随风轻轻摇曳,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这一句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渔翁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调。

“绿蓑细雨归何处,炊烟一缕傍江湄”则是对渔翁归家场景的想象。绿蓑衣在细雨中显得格外醒目,炊烟袅袅升起,与江边的景致相映成趣。这不仅表现了渔翁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江叟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彩震斋中古瓦盘歌

兀兀棱棱一古瓦,是谁良工范而冶。

塼沙摸土近千年,可惜沈霾尘土下。

怜君清高雅相宜,中庭贮水漾沦漪。

浇花芳径添新润,洗砚閒斋澹古姿。

世人贵耳不贵目,纷纷好古翻成俗。

不见魏朝宫寝久无踪,后人埴瓦犹衒鬻。

形式: 古风

赋得钱塘歌送张仪吉

君不见钱塘波浪动地来,奔流喷薄共潆洄。

张郎笔底驱河岳,气与秋涛争喧豗。

当年早谢儒冠累,耻学低头事权贵。

漫尔江湖作浪游,亦向云山称典记。

以此蹉跎秋复春,棕袍布袜忘其贫。

袖中虽有龙蛇璧,世上徒逢按剑人。

君今倦游归闾里,锦帆欲指三江水。

杖履晴霞岭外春,烟花夜月吴门市。

吴山一片石峨峨,西湖绿水漾微波。

他时兑得馀杭酒,与汝同醉金叵罗。

形式: 古风

赠医士王明心

城中十室五药肆,朱牌粉额纷相向。

十指茫茫看病人,恰似捉月虾蟆状。

我爱山人王明心,指头了了现诸相。

为悯众生受病多,不辞身寄江湖上。

平头童子负奚囊,到处名山一相访。

曾从庐顶掘仙茅,今在岭南食蒟酱。

中林亦有餐霞人,时时相过问无恙。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刘仲安以青山草堂诗见贻寄题一首

城里有佳山,沈霾如许久。

浑沦气色疑未分,恰似精华今始剖。

刘郎本自天台流,今来却是云山友。

城郭劳劳到者稀,扪历方知岩岫陡。

前山如揖复如趋,中岭峨然似拱受。

万瓦鳞鳞睥睨间,炊烟几缕萦林薮。

峰头古木不知年,阴森或有精灵守。

閟林黝壑悄无人,偕游必与烟霞耦。

刊木随方借卜居,小构茆亭仅数肘。

镌石磨崖记岁年,我与山灵良匪偶。

岭上白云堪赠谁,缄题为寄中林某。

剩水溪头侬是家,薄有园庐宽似斗。

非无圭山一片翠,望里迢迢隔窗牖。

君今振衣千仞岗,笑我红尘地下走。

纸上分明寄卧游,云关有路何时叩。

看君不是山泽癯,广额棱棱河似口。

暂尔云山狎主盟,它日移文君讶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