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边思》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边疆战士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首联“他乡琼树老,故国翠蛾颦”,以“琼树”比喻远方的家乡,暗示家乡虽好却遥不可及,而“翠蛾颦”则形象地描绘了故乡亲人因思念远行的游子而愁眉不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颔联“最是闺中月,能销塞上人”,将月光比作情感的媒介,月圆月缺之间,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闺中月”与“塞上人”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暗含了对边疆战士远离家乡、孤独守卫边疆的同情。
颈联“轻生随一剑,惜别向三春”,描述了边疆战士为国家、为理想不惜牺牲生命,即使在离别之际,心中也充满了对亲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忧虑。这里的“一剑”象征着战士的使命与决心,“三春”则代表了分别的时间之长,强调了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尾联“戎马平生志,如何怨苦辛”,直抒胸臆,表达了边疆战士虽有报国之志,但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长期的分离,内心充满矛盾与无奈。这一句既是对战士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孤独,以及他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