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三首(其三)

抛却耕锄候县门,朝呼夕令竞纷纷。

久知画地皆为狱,漫道号天可扣阍。

入市于菟寻汛语,斗床觳觫倚真闻。

白头咄咄书空罢,惭愧庞公训子孙。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示儿三首(其三)》描绘了一个农夫为了官府之事而放弃农耕,整日忙于应对各级官员命令的辛酸场景。"抛却耕锄候县门",形象地写出农夫为了应付官府事务,不得不暂时放下农具,守在县衙门口的情景。

"朝呼夕令竞纷纷",进一步强调了官府命令频繁且杂乱,农夫疲于应对。诗人通过"画地皆为狱"和"号天可扣阍",表达了对官场苛政的无奈与讽刺,暗示即使申诉无门,也只得忍受不公。

"入市于菟寻汛语,斗床觳觫倚真闻",运用比喻,将官府比作市场,农夫如兔子般寻找官话的含义,形容其战战兢兢,唯恐触怒。"觳觫"一词,形容恐惧颤抖,生动描绘出农夫的恐惧心理。

最后两句"白头咄咄书空罢,惭愧庞公训子孙",以白发老翁的自嘲结束,感叹自己徒然叹息,无法像隐士庞公那样教导后代远离官场纷扰,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现实的深深感慨。整首诗寓言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官僚腐败现象。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其一)

牧子风流老更狂,武夷六曲筑茅堂。

肯从龙虎来今雨,懒向罗浮问故乡。

山月夜寒丹伏火,洞天秋阔剑浮光。

衰年总仗刀圭力,他日须传肘后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其二)

牧子疏狂早学仙,武夷更欲住千年。

已从春雨修茅屋,便拟秋风买钓船。

仙酒肯分山客醉,神丹未许世人传。

汪颠寂寞金公隐,尚想风流在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彦昭作小像

开口临风牙齿疏,搔头向日鬓毛枯。

自知老丑成何物,谁唤良工写此图。

藜杖偶从莲社客,角巾遥迓草堂癯。

一丘一壑从吾好,试问仙人著得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吴子仁氏有斑竹杖藏之数年矣文彩烨然坚劲可爱近以赠仲温葛先生葛公得之甚喜登山临水之兴浩然不可遏也过余求诗为赋二律(其一)

数尺长筇拄过眉,云痕雨点洒淋漓。

托根霜雪生吴会,借力风雷起葛陂。

石径携归花满地,溪桥閒倚月明时。

野人素有游山癖,欲问仙翁借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