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彦昭作小像

开口临风牙齿疏,搔头向日鬓毛枯。

自知老丑成何物,谁唤良工写此图。

藜杖偶从莲社客,角巾遥迓草堂癯。

一丘一壑从吾好,试问仙人著得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形象,通过细节展现出其生活状态和心态。首句“开口临风牙齿疏”描绘了老人牙齿稀疏,可能暗示着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次句“搔头向日鬓毛枯”则刻画出他对着阳光梳理白发,显露出岁月的沧桑和孤独。

诗人自嘲“自知老丑成何物”,流露出对衰老容貌的坦然接受,同时也带有几分无奈。他询问:“谁唤良工写此图?”表达了对自己形象被画入画中的感慨,可能是对自己形象的自省,也可能是对画家技艺的赞赏。

“藜杖偶从莲社客,角巾遥迓草堂癯”两句,通过“藜杖”和“草堂”等意象,描绘出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过着简朴的生活,暗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一丘一壑从吾好”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幽默的方式问道:“试问仙人著得无?”将自己比作仙人,询问这样的生活是否适合仙人的生活方式,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展现了他面对衰老的淡然,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吴子仁氏有斑竹杖藏之数年矣文彩烨然坚劲可爱近以赠仲温葛先生葛公得之甚喜登山临水之兴浩然不可遏也过余求诗为赋二律(其一)

数尺长筇拄过眉,云痕雨点洒淋漓。

托根霜雪生吴会,借力风雷起葛陂。

石径携归花满地,溪桥閒倚月明时。

野人素有游山癖,欲问仙翁借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吴子仁氏有斑竹杖藏之数年矣文彩烨然坚劲可爱近以赠仲温葛先生葛公得之甚喜登山临水之兴浩然不可遏也过余求诗为赋二律(其二)

前得修篁滴沥斑,湘妃泪洒几时乾。

蛟龙变化休临水,虎豹文章本在山。

孤干自怜高节迈,虚心相倚暮年安。

花村酒熟邀皆去,乌帽春风酩酊还。

形式: 七言律诗

赋梅杖(其一)

剪得孤山最旧枝,老年筋力赖扶持。

雪中拄去馀香在,月下携来瘦影随。

生长冰霜怜硬骨,摩挲苔藓露苍皮。

仙人九节休相笑,也欲看山入武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赋梅杖(其二)

携得南枝拄白云,天寒时复出柴门。

交头共倚春风力,到手还疑夜月痕。

禹庙星霜空自化,葛陂雷雨未应存。

老来只为寻诗苦,踏雪明朝过远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