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十七)李渭清赠龙须一茎赋此酬之

为问何年,龙战山东,堕此长须。

曾阶于尺木,能兴云雨,贮之勺水,便化江湖。

今也卷然,手携在箧,犹见虬髯气色殊。

还恨未,向九仙馆里,捋取羊珠。顾君赠我何如。

好准备尊前牙杖需。

算虾须虽细,可编帘箔,鱼须甚壮,亦树旌旟。

差胜衰翁,白髭似戟,不中卢仝唤作奴。

却自笑,看吟成五字,剩数茎无。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沁园春·其十七》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尤侗的作品,他以一首词来酬答友人李渭清赠送的一茎龙须。词中,诗人通过想象龙须的来历和神奇力量,展现了对龙须的赞美和珍视。

首先,诗人追溯了龙须的非凡历史,想象它曾参与过古代的神战认为,即使在极小的尺木中也能兴云布雨,在一勺水中则能化为浩渺的江湖。接着,他描述了龙须如今被妥善收藏,虽然卷曲,但仍可见其威猛的气质。

诗人感慨未及在仙馆中亲自体验龙须的神奇,表达了对未能亲手触摸龙须的遗憾。然后,他转而赞赏龙须的实用价值,认为即使是虾须虽细,也可编织成帘箔;鱼须虽壮,足以制作旌旗,比那些衰老之人仅有的白发更有生气。

最后,诗人自嘲地说,尽管自己年纪渐大,但看到这龙须,不禁笑自己还能吟出五言诗句,感叹剩下的龙须已经不多。整首词寓言性强,既表达了对龙须的敬仰,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其一)春怨

问东君、赚春何意,春来还见春去。

满园花事刚三五,都付断肠风雨。花尚尔。

又况是红颜、薄命愁眉妩。美人日暮。

便红豆歌成,翠盘舞罢,难买君王顾。

看千古,总是风流易误。秭归空筑青墓。

梅妃休怨楼东赋,吊取马嵬黄土。君莫诉。

君不见英雄、失路还悲古。楚歌楚舞。

试去听琵琶,青衫红袖,双泪几行数。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二)咏莼

问江姝、宝钗半股,又绕青丝一缕。

洞庭渔父扁舟远,摘尽吴头楚尾。谁得似。

似放诞文君、柔滑如脂体。佳人水沚。

算不比浮萍,波漂露宿,何事名千里。

东曹掾,为尔挂冠归去。西风昨夜还起。

愁予老系京华梦,正恐欲归无计。归也未。

便一棹家乡、偕隐无人矣。春前尚记。

想素手调羹,和盐伴豉,饱识厨娘味。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三)咏窝丝糖和其年韵

问谁家、吹箫深处,锦丝袅就连理。

十分崖蜜三分脆,更胜枣儿堪嗜。长安市。

喜今夕同探、官茧灯檠底。君须尝此。

是元日膏饧,都城风俗,卖取胶牙齿。

还停箸,忽忆西京杂记。娙娥别样新制。

白头宫监传遗样,曾识开元妃子。形虽似。

空夜雨昭阳、不见红尘荔。关卿何事。

但肠断东风,灞桥杨柳,愁看游丝细。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贺新郎(其一)塞上

天末卢龙道。看敷分、山崖耸峙,河流低绕。

极望长城烟一抹,但见黄榆白草。

又添得、孤鸿飘渺。

寒月如霜沙似雪,想当年、有客伤心早。

重画出,边愁稿。短衣自倚高楼啸。

吊西风、一杯残酒,泪痕多少。

漫说明妃出塞苦,不见玉关人老。

更减尽、英雄怀抱。

剩有琵琶浑不似,倩庐儿、弹出凉州调。

公莫舞,乌啼了。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