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其二)咏莼

问江姝、宝钗半股,又绕青丝一缕。

洞庭渔父扁舟远,摘尽吴头楚尾。谁得似。

似放诞文君、柔滑如脂体。佳人水沚。

算不比浮萍,波漂露宿,何事名千里。

东曹掾,为尔挂冠归去。西风昨夜还起。

愁予老系京华梦,正恐欲归无计。归也未。

便一棹家乡、偕隐无人矣。春前尚记。

想素手调羹,和盐伴豉,饱识厨娘味。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词以“问江姝”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女子如同宝钗般的秀美形象,她的发丝如青丝一缕,既典雅又娇媚。接下来,词人将渔父的扁舟与洞庭湖景相结合,暗示了女子的娴静与远离尘世的气息。他将女子比喻为放诞的文君,肌肤柔滑如脂,赞美其超凡脱俗之美。

“佳人水沚”三句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纯洁与不随波逐流,比起浮萍和露宿的生涯,她更像是一处静谧的港湾。接下来,词人表达了自己因思念这位女子而萌生辞官归乡的念头,西风的意象增添了离别的感伤。

“愁予老系京华梦”一句揭示了词人对京城生活的牵挂,但他担心归乡无门。最后,词人设想在春天来临前,还能回味女子亲手烹调的菜肴,那熟悉的味道让他深深怀念。整首词情感真挚,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和自己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尤侗的词风清新自然,此作亦是其才情的体现。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其三)咏窝丝糖和其年韵

问谁家、吹箫深处,锦丝袅就连理。

十分崖蜜三分脆,更胜枣儿堪嗜。长安市。

喜今夕同探、官茧灯檠底。君须尝此。

是元日膏饧,都城风俗,卖取胶牙齿。

还停箸,忽忆西京杂记。娙娥别样新制。

白头宫监传遗样,曾识开元妃子。形虽似。

空夜雨昭阳、不见红尘荔。关卿何事。

但肠断东风,灞桥杨柳,愁看游丝细。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贺新郎(其一)塞上

天末卢龙道。看敷分、山崖耸峙,河流低绕。

极望长城烟一抹,但见黄榆白草。

又添得、孤鸿飘渺。

寒月如霜沙似雪,想当年、有客伤心早。

重画出,边愁稿。短衣自倚高楼啸。

吊西风、一杯残酒,泪痕多少。

漫说明妃出塞苦,不见玉关人老。

更减尽、英雄怀抱。

剩有琵琶浑不似,倩庐儿、弹出凉州调。

公莫舞,乌啼了。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二)贺荔裳纳姬举子

宋玉高唐赋。更相逢、洛川绣枕,袁家新妇。

碧杜红兰香不已,间以明珠翠羽。

正解佩、吴宫春暮。

蝶粉蜂黄都褪了,看雕梁、燕燕交交乳。

衣带缓,低眉妩。梦中神女亲携付。

宁馨儿、天上石麟,人间绣虎。

才听啼声知大物,豪气略如其父。

请脱帽、为公狂舞。

玉果金钱汤饼会,愧无功、厚赉吾能与。

只愁写,弄璋句。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三)旅思

岁月能如许。问愁人、更经消得,几番羁旅。

白发悲秋灯下咏,生受纸窗风雨。

更添得、数声砧杵。

敲破客心千寸碎,枉教人、梦断江南浦。

雁叫也,又平楚。浇愁惟酒差堪语。

忽伤心、此身饮罢,茫无归处。

空自珠帘◇画烛,看尽清歌妙舞。但赢取、青衫泪苦。

红袖殷勤休劝醉,奈鬓丝、禅榻闲眉妩。

老去也,诉渔鼓。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