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莽莽谭禅,谁否谁得。有喙三尺,横恣胸臆。
真学道者,先须一默。甘苦自尝,无徒耳食。
这首诗以“默庵和尚”为题,由明代诗人邹元标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和议论的方式,探讨了修行与学道的真谛。
首句“莽莽谭禅,谁否谁得”,开篇即以广阔的禅宗讨论场景设问,引出对真理探寻的思考。接着,“有喙三尺,横恣胸臆”,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口若悬河、自以为是的言论者,他们的言辞虽多,却往往缺乏实质性的见解或行动。
“真学道者,先须一默”,转折点在于强调真正的修行者并非靠言语炫耀,而是需要内心的静默与反思。这不仅是对表面功夫的批判,更是对内在修为的推崇。接下来,“甘苦自尝,无徒耳食”,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艰辛与价值,真正的领悟只能通过亲身经历与实践来获得,而非仅仅依赖于他人的传授或理论知识。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在追求真理与修行的过程中,应注重内心的真实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有声有色的外在表现与默默无闻的内在修炼,诗人表达了对真正智慧与道德追求的向往。
不详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手开斯卷,剖晰玄微。芝兰并馥,珠玉联辉。
愧我不学,启口知非。冥心冥心,尚杜德机。
圣远言湮,浑浇淳漓。意真词繁,道德背驰。
问子痛痒,子必自知。曰孝曰弟,归有馀师。
告我诸弟,予猎浮名。忆昔负遣,万死一生。
圣主恩深,归卧溪衡。萧萧华发,绝知屏营。
人间毁誉,羽毛斯轻。惟此簧鼓,世比蛙鸣。
水田之麓,可以躬耕。岂无好我,示我周行。
勖哉诸子,无汨尔真。诜诜轮轮,难得者身。
修身维何,蹈道履淳。彼佻者子,自堕沈沦。
耽于酒色,比于匪人。时移运失,受此艰辛。
光阴驹隙,黾勉青春。纵尔不思,当念尔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