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五十小影

半生遇合与心违,宦海浮沈我未归。

两鬓苍苍渐似雪,回头四十九年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感慨,描绘了诗人半生经历的复杂与无奈。首句“半生遇合与心违”,开篇即道出了诗人一生中遭遇与内心愿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暗示了其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与理想相悖的现实挑战。

“宦海浮沈我未归”一句,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漂泊不定,犹如大海中随波逐流的船只,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归宿。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不满和厌倦,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由与独立的渴望。

“两鬓苍苍渐似雪”,通过描写诗人两鬓斑白的外貌,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逐渐老去。这一句既是对个人衰老的哀叹,也是对时间无情的感慨,蕴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深深思考。

“回头四十九年非”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四十九年人生的反思与审视。这里的“非”字,既可理解为“错误”或“不妥”,也可解读为“非同寻常”的意思,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过往的经历和选择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判与反省。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岁月的遗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光流转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48)

陈毓瑞(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绍兴秦烈妇二首(其一)

咏罢柏舟掩卷嗟,忽闻精卫出秦家。

鸿惊塞北伤春柳,蝶梦江南带雪花。

强笑为欢全父命,返魂归榇计天涯。

料知无限不平恨,化作钱塘处处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挽绍兴秦烈妇二首(其二)

莫道闺帏饮恨长,争誇芳烈耀珂乡。

三生伉俪缘俄顷,廿五韶华梦一场。

生本昙花心已淡,死应同穴骨犹香。

他年墓木成连理,两两文禽话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息讼歌用白话体任内作

听、听、听,听我劝,劝尔人民莫结怨。

结怨最易是诉讼,所争无非小事件。

一状告了自必传,原被两造须到案。

你说你是他更是,一造诉来一造辨。

民事须先缴讼费,刑事亦花状纸钱。

请人写状岂白劳,邀人作證更难言。

若遇坏人来架讼,受骗受欺尤可怜。

无数金钱枉费了,骑虎之势下来难。

今日候批明日审,在店候了若干天。

一堂讯结犹幸事,倘遇健讼更缠绵。

纵然胜诉出口气,得不偿失为那端。

如果终归败了诉,折财呕气情难堪。

若知败诉由自取,从此收手尚保全。

若是不服又上诉,未必能操必胜权。

一审二审又三审,家财万贯亦花完。

到了悔时悔已晚,拖下债累问谁填?

败诉苦处说不尽,胜诉且莫笑开颜。

我虽胜了他败了,岂知从此结下冤。

同乡共里虽不远,彼此嫌怨何日捐。

不念旧恶是好汉,未必人人如此贤。

倘或怀怨思报复,后来吉凶更难卜。

此时不遇他日遇,恩怨分明断更续。

欲求无怨将奈何,莫如待人以平和。

和气致祥是非策,暗中受益是多多。

劝尔人民速觉悟,讼则终凶知道么?

胜诉败诉终结怨,何苦平地起风波。

常言家和万事兴,切勿同室来操戈。

又闻和平处世好,人纵欺我忍让过。

天下无不了之事,何必兴讼受折磨。

所有利害已点破,回头是岸诵弥陀。

诚心苦口相劝导,聊作一篇息讼歌。

形式: 古风

过唐境十八盘岭口占一绝以纪实

十八盘岭柏岩西,叠翠层峦路欲迷。

直到山巅云隐处,我身恍似与天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