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于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于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

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支鼎铛脚。

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形式: 古风

翻译

鄱阳湖位于东南地区,有人测量过它的面积达三十六万顷。
我曾在渤澥之间乘坐木筏,仰望天空如深井中的蛙眼所见。
浪涛为何从青云之下翻涌,太阳为何在泥沙中破碎?
宇宙初开时万物未生,天地水交融如同鸡蛋一般。
汹涌的波浪可助李白在青州饮酒,彭蠡湖水能洗净卢敖的龟壳。
巨大的孤山也难以隐藏,可以用来支撑鼎和锅的脚。
胸怀壮志,吞吐云梦,如此小池塘又有何用?
如何能在东方的大荒之地自由自在,指挥鱼鳖驾驭苍龙?

注释

浸:覆盖、包围。
乘槎:古代神话中乘木筏渡海。
坎蛙井:比喻视野狭窄。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宇宙的本源。
扬澜:形容波浪翻滚。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彭蠡:古湖泊名,即鄱阳湖。
斸取:挖掘。
鼎铛:古代炊具,鼎的脚。
云梦:泛指广大区域,这里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蹄涔:形容极小的水洼。
大荒:古代对远方或未知领域的称呼。
鱼鳖:泛指水中生物。
苍龙:古人想象中的神兽,象征权力或吉祥。

鉴赏

这首宋诗《鄱阳湖》是周弼所作,描绘了鄱阳湖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宇宙天地的想象。首句点出鄱阳湖的广阔,面积达三十六万顷,显示出湖面的浩渺。接下来,诗人以个人经历比喻,将自己比作在渤澥间漂泊的舟子,感叹自然的宏大与人的渺小。

诗人通过浪花起于青云、日影碎于泥沙的意象,暗示了自然力量的神秘莫测,进而联想到宇宙初始时的混沌状态,如太极初分,天水交融。他借用李白的“青州杓”和卢敖的“洗龟壳”典故,寓言鄱阳湖的波涛汹涌和神秘深邃。

诗人进一步发挥想象,描述孤山在湖中的微小,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即使面对如云梦般的广阔胸怀,仍觉得眼前湖泊如蹄涔般不足挂齿。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更广大天地的向往,希望能在东方的大荒之地自由驰骋,驾驭鱼鳖,骑乘苍龙,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开阔,既描绘了鄱阳湖的自然景观,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03)

周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韬光庵

谷鸟与我言,怨杀白太傅。

借问何以然,携却山僧去。

山僧未去时,前盘一尾蛇,后踞一头虎,吸云啸风绕窗户。

山僧已去了,鹤来踏翻藤。

猿到拗折树,乱筱枯柴塞行路。

抑将庐于嵩高之阳,温洛之浒,诸天散花复呵护。

抑将慕膻逐臭,亡魂丧魄,委枯骸于北邙之狐兔。

荒台兮尚存,破屋兮如故,惟有山僧不知处。

世间万事谁始终,极目寒江起烟雾。

形式: 古风

樱桃花

樱桃未开花绕枝,樱桃已开红满溪。

花开几朝今始见,人折人攀那得知。

黄鹂飞来问谁主,对面相看隔墙语。

今日锁魂事可明,昨夜东风过云雨。

形式: 古风

题葛稚川移家图

稚川移家入空谷,手招白云守茅屋。

惟恐人窥鍊药炉,锁断青峦泻垂瀑。

只留一径通飞鸟,其间想透三仙岛。

野童犹摘凤文梨,村老闲锄燕胎草。

人将外物为真物,反笑山栖衰草窟。

玉臼丹成兔欲眠,蚯蚓黄蒿几钻骨。

此去世间应不远,尚存犹可分苔藓。

两幅生绡若可凭,先寄胡麻与鸡犬。

形式: 古风

题蕺山僧竹阁

高阁俯人世,越香清古岑。

林表山烟薄,竹多苔色深。

露笋翻晓箨,云房生昼阴。

天风自然来,明月照我琴。

景豁谢幽事,竟日聆仙禽。

佳言出奇观,清梵扬空音。

子猷昔好此,故园今陆沈。

眷然顾兹赏,萧萧生道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