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虎丘山寺

老去别山如别世,三观四看未能忘。

鹿行僧径眉毛净,虎印经台爪掌香。

疏纸不堪书越绝,斋灯岂为荐吴亡。

他朝若忆此山寺,一百八声钟最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别山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虎丘山寺的深厚情感。首句“老去别山如别世”,以“老去”点明诗人年岁已高,与山的离别仿佛是与另一个世界的告别,表达了对山的不舍和怀念。接着,“三观四看未能忘”则说明诗人多次回望,难以忘怀,流露出对山景的深刻印象。

“鹿行僧径眉毛净,虎印经台爪掌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鹿在僧径上行走,其毛发干净,象征着山林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而虎在经台上留下爪印,其香气弥漫,既展现了山中野兽的威猛,也暗示了佛法的庄严与神秘。这两句通过动物与宗教元素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充满禅意的氛围。

“疏纸不堪书越绝,斋灯岂为荐吴亡”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字和灯光的感慨。疏纸难以承载对山的深情,斋灯也不足以祭奠历史的哀伤,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他朝若忆此山寺,一百八声钟最长”一句,预示着未来某日,当诗人再次回忆起这座山寺时,那悠长的钟声将会是最长久的记忆。这不仅是对山寺的怀念,也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中某些瞬间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记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东林寺

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伤春

最厌生年近五旬,髭须渐渐白如银。

杜康数盏堪消恨,春鸟一声能感人。

何处常行歌舞地,也曾经过乱离身。

家妻太笑无高策,红烛偷光敢忘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燕京九日

去岁重阳岭外来,今年旅食燕昭台。

天涯到处同风俗,人事他乡异酒杯。

鬓发亦知当节改,菊花能得风回开。

愁心莫更凭栏望,蓟北烟高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开化寺

荒院无鸡鹊报明,晨钟初歇饭钟鸣。

青山窥我客中梦,白鹤轻人世外情。

海日有烟当磬出,江蓠无种傍云生。

十年曾此题诗去,知免沙僧嗤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