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裴公亭(其二)

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临观许从随。

万姓歌呼喜游豫,几人出处佩安危。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春水满池清澈见底,宰相亲临允许众人跟随。
百姓欢歌庆祝游玩,多少人因公事而或去或留,肩负着国家的安危。
雨后山谷中的云早早散去,风吹过茂密的树林,鸟儿迟迟不愿落下。
号角声即将在黎明催促出发,柳絮飞花露水打湿了旗帜。

注释

溶溶:形容春水清澈的样子。
上相:指宰相,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出处:指人的进退去留。
笳鼓:古代军中乐器,用于发号施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池塘边裴公亭的游赏情景。"溶溶春水碧生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春水盈盈、池塘碧绿的景象,展现了生机盎然的季节气息。"上相临观许从随",暗示着高官裴公亲临此处,诗人得以陪同,体现了尊贵与亲近的氛围。

"万姓歌呼喜游豫",写出了百姓们的欢声笑语,表达了他们对游玩的喜悦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几人出处佩安危",暗含了对官员们在国家安危时刻的责任与担当的敬意。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游赏时的宁静与祥和,雨后清新,林间鸟儿不愿离去,增添了诗的意境。

最后两句"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预示着裴公即将启程,清晨的笳鼓声将唤醒沉睡的大地,而柳花与露水沾湿的旗帜,则象征着旅程的庄重与荣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游的欢乐场景,同时融入了对国家治理者的赞美和对民生安定的期盼,具有浓厚的诗意和历史感。

收录诗词(29)

赵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 生卒年: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游裴公亭(其一)

昔年曾此远风尘,盘谷烟霞每见分。

万里江河还壮观,一时冠盖属元勋。

海鸥春暖眠沙草,辽鹤秋高度岭云。

今日重来倍惆怅,草堂应是勒移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梁府教赴括苍任

闻得官期三月初,此行最喜奉潘舆。

杏花风暖好觅句,槐影日长宜读书。

垂世文章星有斗,随缘富贵水成渠。

少须岁月朝天去,半夜金莲归直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杨十七应之兄学士挽辞

廓落襟怀德艺优,身名曾不问沈浮。

当年册府曾同命,早岁文场每并游。

寂寂旧庐东观晓,翩翩归旐北邙秋。

都城犹记樽前别,精爽今随逝水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朱氏天和堂

华亭山水佳,秀色宛如画。

前贤有隐迹,卜筑俟来者。

高人养天和,放浪寄林野。

安知岁月徂,但喜名利舍。

传家得之子,流辈推博雅。

春风振客衣,逸棹东南下。

赋诗台阁彦,落落珠玑泻。

持觞拜亲膝,喜色动乡社。

都城十二衢,尘土翳车马。

一梦逐君行,兹怀已潇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