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十七应之兄学士挽辞

廓落襟怀德艺优,身名曾不问沈浮。

当年册府曾同命,早岁文场每并游。

寂寂旧庐东观晓,翩翩归旐北邙秋。

都城犹记樽前别,精爽今随逝水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胸怀宽广品德优秀,名声从未在乎沉浮起落。
当年官署中我们命运相同,年轻时文学场上常相伴游。
寂静的老屋在东方迎接黎明,飘动的灵幡在北邙秋风中归去。
京城中还记得酒杯前的离别,如今精神魂魄随流水消逝。

注释

廓落:开阔旷达。
襟怀:胸怀。
德艺:品德才艺。
曾:曾经。
沈浮:沉浮不定。
册府:古代官署或皇家图书机构。
同命:命运相同。
早岁:年轻时。
并游:一同游学或共事。
寂寂:静悄悄的。
旧庐:老屋。
东观:东方。
晓:黎明。
翩翩:飘忽的样子,这里指灵幡。
归旐:出殡时的灵幡。
北邙:古洛阳北郊的陵墓区。
秋:秋天。
都城:首都。
樽前:酒杯前。
精爽:精神魂魄。
逝水:流逝的江水,象征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赵挺之为杨十七应之的兄学士所作的挽辞,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高尚品德与才华的赞赏。首句"廓落襟怀德艺优",描绘了杨兄的胸怀宽广,道德修养和艺术才能皆为上乘。"身名曾不问沈浮",则暗示他一生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

"当年册府曾同命",回忆了他们昔日共事的经历,曾在朝廷中有着相似的命运。"早岁文场每并游",强调他们在年轻时在文学领域共同探索,互相切磋。接下来的两句"寂寂旧庐东观晓,翩翩归旐北邙秋",通过描绘旧居的寂静和灵柩北邙的凄凉秋景,渲染出哀悼的氛围,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哀思。

最后,诗人以"都城犹记樽前别,精爽今随逝水流"作结,回忆了他们在都城的离别情景,感叹时光荏苒,故人的精神与魂魄已随流水消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赵挺之对故友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3)

赵挺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朱氏天和堂

华亭山水佳,秀色宛如画。

前贤有隐迹,卜筑俟来者。

高人养天和,放浪寄林野。

安知岁月徂,但喜名利舍。

传家得之子,流辈推博雅。

春风振客衣,逸棹东南下。

赋诗台阁彦,落落珠玑泻。

持觞拜亲膝,喜色动乡社。

都城十二衢,尘土翳车马。

一梦逐君行,兹怀已潇洒。

形式: 古风

送罗正之年兄出使二浙

相逢三十春,欢宴殊未足。

都门今见君,行意一何速。

正之南国秀,德业素所畜。

才名振京师,贤达竞推毂。

当年诸邑政,惠爱春兰馥。

惟思结恩信,几欲弛鞭扑。

一朝使王畿,茂草鞠圜狱。

高怀富经纶,馀事归简牍。

风骚入冥搜,落笔动盈幅。

忠诚人所怀,正直神介福。

轻舟扬高旌,锦袂耀乡服。

西风浙江远,秋色方在目。

欢声溢闾巷,喜气沾僮仆。

东南岁仍饥,仁主意方属。

君才固有馀,足以振疲俗。

行闻变潢潦,千里尽平陆。

功成办归装,来赴严君促。

形式: 古风

妙峰亭

尘世有仙境,清绝不可言。

寒江露沙迹,晚嶂埋云根。

暇日推吏案,呵道穿僧门。

来饮岩下水,何必携芳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大小寒

蹇卫冲风怯晓寒,也随举子到长安。

路人莫作皇亲看,姓赵如今不似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