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

渐识空虚不二门,扫除诸幻绝根尘。

此心自拟终成佛,许事从今只任真。

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

西山病叟支离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逐渐明白空灵的不二法门,清除所有幻象,断绝尘世根源。
我心自认为终将成佛,今后只遵循真实的本性。
因为有自我存在,所以事物自然有生有灭,无欲则无分别亲疏。
西山患病的老者极其疲惫,想向君王请求放弃世俗生活,归隐山林。

注释

渐:逐渐。
识:明白。
空虚:空灵。
不二门:独一无二的真理。
诸幻:各种幻象。
绝:断绝。
根尘:尘世根源。
此心:我心。
自拟:自认为。
终成佛:最终成佛。
许事:所做之事。
只任真:只遵循真实。
有我:因为有自我。
故应:所以自然。
还起灭:有生有灭。
无求:无欲求。
别冤亲:区别亲疏。
西山:西山。
病叟:患病的老者。
支离:疲惫不堪。
甚:非常。
乞此身:请求放弃世俗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题为《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诗人通过对“空虚不二门”的领悟,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佛教理念的理解,决心以真实之心修行,追求内心的清净。他认识到自我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欲望与亲情纠葛的虚妄,决定从此放下执着,回归本真。诗中提到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如同西山病叟般支离破碎,希望能向君王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寻求心灵的解脱。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辛弃疾在晚年对人生哲理的沉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仙迹岩

地秘岩藏骨,溪灵膝印痕。

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

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

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玉真书院经德堂

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

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瑱山诗。

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

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啖名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有以事来请者效康节体作诗以答之

未能立得自家身,何暇将身更为人。

借使有求能尽与,也知方笑已生嗔。

器才满后须招损,镜太明时易受尘。

终日闭门无客至,近来鱼鸟却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