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舒州山水呈昌叔

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符鸠。

不知此地从君处,亦有他人继我不。

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飘浮。

相看发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山脚下黄栗鸟鸣叫飞翔,溪边白鸠饮水觅食。
不知道这里是否曾是你居所,还有其他人会接续我离去。
一生忙碌如同尘土,世事如波难以安定。
看着自己头发稀疏无家可归,想起往南的梦就感到羞愧。

注释

山下:指山脚下的地方。
飞鸣:飞翔并发出叫声。
黄栗留:一种鸟的名字。
溪边:小溪旁边。
饮啄:饮水和啄食。
白符鸠:另一种鸟的名字。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
此地:这里。
从君处:自你那里来。
继我:接替我。
尘土生涯:形容生活艰辛如尘土般忙碌。
荡涤:洗涤,比喻摆脱。
风波时事:动荡不安的世事。
飘浮:漂泊不定。
相看:互相看着。
发秃:头发稀疏。
无归计:没有归宿的打算。
一梦:一场梦。
东南:方位词,这里指南方。
自羞: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怀舒州山水呈昌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开篇“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符鸠”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溪畔的宁静与生机。黄栗(黄雀)和白符鸠(白鹤)的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由和高洁生活的向往。

“不知此地从君处,亦有他人继我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记忆的留恋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昌叔,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朋友或知己。而“他人”则是时间流转中的无常和替代感。

“尘土生涯休荡涤,风波时事只飘浮”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尘土代表着凡俗,而生涯则象征着生命的有限;风波和时事则是无常变化的象征。

最后,“相看发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无奈的心情。相看中的“发秃”暗示着年华老去,无奈之感油然而生;而“一梦东南即自羞”则是对过往理想和现实差距的自嘲。

整首诗通过山水景物,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王安石在这里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透露了作为政治家的他,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八)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

张三腨口窄,李四帽檐长。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

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李君昆弟访别长芦至淮阴追寄

怒水凭风雪垄高,乱流追我祇鱼舠。

忽看淮月临寒食,想映江春听伯劳。

道义当成麟一角,文章已秃兔千毫。

后生可畏吾知子,南北何时见两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李璋下第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每见王太丞邑事甚冗而剸剧之暇犹能过访山馆兼出佳篇为赠仰叹才力因成小诗

我看繁讼频搔首,君富才明见亦常。

尚有闲襟寻水石,更留佳句似池塘。

松苗地合分高下,凫鹤天教有短长。

徐上青云犹未晚,可无音问及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