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口

南渡人来绝,喧喧雁满沙。

自生江上月,长有客思家。

半夜下霜岸,北风吹荻花。

自惊归梦断,不得到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南方迁徙来的人已绝迹,纷乱的大雁布满了沙滩。
江面自然升起的明月,常常勾起游子对家的思念。
半夜时分岸边降下寒霜,北风正吹拂着芦苇的花穗。
猛然间从归乡的梦中惊醒,发现自己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天边。

注释

南渡:指从北方迁移到南方。
人来绝:人员往来已经断绝。
喧喧:形容声音嘈杂,这里指大雁的叫声。
雁满沙:大雁布满了沙滩。
自生:自然升起。
江上月:江面上的月亮。
长有:常常有。
客思家:旅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
半夜:深夜。
下霜岸:岸边降下霜冻。
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
荻花:芦苇的花穗。
自惊:自己被惊醒。
归梦断:返回家乡的梦中断了。
不得到:无法到达。
天涯:在这里比喻远方的家或理想中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独处的寂寞与思乡之情。首句"南渡人来绝,喧喧雁满沙"表明诗人所在之地已经人迹稀少,只有大雁群飞于空中,其叫声回荡在沙滩上,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自生江上月,长有客思家"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江上的明月似乎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哀伤,月亮如同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长久而不减弱。

"半夜下霜岸,北风吹荻花"写出了夜晚的寒冷与萧瑟,霜花在半夜时分降落于河岸,而北风则吹拂着沿岸的荻花,这种景象增加了诗中的苍凉感。末句"自惊归梦断,不得到天涯"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突然惊醒,发现自己的归乡之梦已经破碎,再也无法到达心中的极限(天涯),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无尽哀愁与不获满足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49)

于武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 籍贯:会昌时

相关古诗词

斜谷道

乱峰连叠嶂,千里绿峨峨。

蜀国路如此,游人车亦过。

远烟当驿敛,骤雨逐风多。

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游中梁山

僻地好泉石,何人曾陆沈。

不知青嶂外,更有白云深。

因此见乔木,几回思旧林。

殷勤猿与鸟,唯我独何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感情

东风吹草色,空使客蹉跎。

不设太平险,更应游子多。

几伤行处泪,一曲醉中歌。

尽向青门外,东随渭水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路傍草

春至始青青,香车碾已平。

不知山下处,来向路傍生。

每岁有人在,何时无马行。

应随尘与土,吹满洛阳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