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光明的时代久未得志,我与你同样被弃置不用。
面对天命没有怨恨的表情,人的一生应保持朴素的作风。
想到你拂袖而去,四海之大又何处不是穷途?
秋日的天空万里无云,傍晚的江面显得空旷宁静。
清亮的夜晚悠长深远,敲击船舷在月光下航行。
与天地间的光影融为一体,淡然于芦苇丛中。
无需迎合世俗,日渐衰老的鬓发如同蓬草。
愚钝疏漏不通人情世故,偏僻落后远离朝廷的聪慧。
即使微小的事物可以采集,又有谁能真正公正无私?
我也将从此离去,归隐田园做个老农。

注释

明时:光明的时代,指政治清明的时候。
久不达:长期未能得到提拔或重用。
弃置:被抛弃,不受重用。
天命:命运,天意。
素风:朴素的风气。
拂衣去:拂袖而去,形容决绝离开的样子。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澄江:清澈的江水。
和光:与自然光线融合。
澹尔:淡然,形容心境平静。
蒹葭:芦苇。
庸客:迎合世俗的人。
昭世:显达的世间,指仕途。
衰鬓:衰老的鬓发。
蓬:蓬草,形容头发散乱的样子。
微物:微小的事物。
至公:公正无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友人的分别感到无奈与哀伤,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态度。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认为世事如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体现了诗人的一种豁达与超脱。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这里,诗人怀念朋友离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世界的关切和担忧。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日静谧的画面,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象交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晰。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在这个夜晚,诗人独自坐在船上,轻敲船舷,仰望着明亮的月光,这种场景烘托出一种淡远和超脱尘世的情怀。

接下来的几句:“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和个人智慧的深刻认识,他选择了一个更为超脱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最后几句:“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诗人通过这几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纯粹、无私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宣告了自己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维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形式: 古风

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

猿吟一何苦,愁朝复悲夕。

莫作巫峡声,肠断秋江客。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

哭殷遥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

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

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

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

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