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路望隔江桃叶山

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

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

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

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

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

异代送青山,一井贻黄瓦。

抱膝张丽华,细腰同一把。

桃叶歌声哀,玉树歌声冶。

迎接过江来,桃根亦难舍。

一望瓜步空,谁将金粉写。

山水尚依依,无愁有泪洒。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名为《龙潭路望隔江桃叶山》。诗中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画面,暗示了此处曾是战场,留下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记忆。接着,“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两句,既描绘了地理环境的险峻,又暗含了历史的转折点,即渡江作战的可能性与挑战。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则进一步强调了长江作为天然屏障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历史的流动与变迁。接下来,“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描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王朝更迭的必然性。

“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通过“美人”的形象,反映了战争中人性的复杂与悲剧色彩,同时揭示了陈朝最终灭亡的命运。随后,“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提到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受降,象征着和平与和解的可能性。

“异代送青山,一井贻黄瓦”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青山依旧在,而朝代更迭,物是人非。“抱膝张丽华,细腰同一把”运用典故,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破坏。

“桃叶歌声哀,玉树歌声冶”通过音乐的描写,展现了不同情感的表达,桃叶的哀歌与玉树的冶音,分别代表了悲伤与欢乐,也寓意着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最后,“迎接过江来,桃根亦难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不舍,即使时代变迁,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与情感依然难以割舍。“一望瓜步空,谁将金粉写”则抒发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不再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性复杂、自然美景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见摄山

六朝烟柳六朝鸦,路近金陵问酒家。

青石满山红树远,大江如练到栖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过栖霞山

金陵三十里,山色从此分。

松根蟠古石,石骨仍嶙峋。

云霞出空际,半壁馀龙纹。

离宫连梵宇,自昔何缤纷。

一旦驰道荒,落红送斜曛。

山灵阅兴废,人世叹尘氛。

舍宅明僧绍,传作陶隐君。

虚声齐梁代,岂诚麋鹿群。

后有真隐者,名氏不可闻。

著书亦埋地,怀哉张白云。

形式: 古风

过尧化门及太平门车站

钟山叠叠路迢迢,海客踪随江上潮。

尧化门西秋色远,飞桥三折度虹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登三台洞

一洞入山腹,一洞凌苍穹。

宛转最高顶,缥缈悬虚空。

下压扬江水,上卓玉皇宫。

俯首江山小,两腋挟天风。

三磴千百折,蚁穴出游龙。

金陵在何处,一气连溟濛。

蜀江万里来,吴地一线中。

浦口九龙山,帆片如飞蓬。

江上八卦洲,点点覆青枫。

仪真与六合,目尽不可穷。

咫尺燕子矶,呼吸天可通。

栏杆落鸟背,平视太阳红。

长啸下高阁,放棹大江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