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微上人入蜀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名为《送少微上人入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看破与出离的心境,认为红尘万象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心中却突然涌现出对山林静寂的向往,显示出诗人内心对于超然物外的渴望。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送别之情和行者入蜀之景。望着远处的刹河边上的佛寺,手持水瓶,步履不停地向着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关隘前进,表达了一种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执着。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这两句则是诗人自我安慰和修养的心得。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内心却能保持清明不动,如同流水一般自然而又悠长,显示出诗人对禅定之境的追求与享受。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生活中频繁离合和对归期的关切。在尘世间,离别是常态,而诗人又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返回王都之日,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复杂情感的体验。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送别之情和个人修行之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土的思想情操。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送王翁信及第归江东旧隐

南行无俗侣,秋雁与寒云。

野趣自多惬,名香日总闻。

吴山中路断,浙水半江分。

此地登临惯,含情一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车参军江陵

槐花落尽柳阴清,萧索凉天楚客情。

海上旧山无的信,东门归路不堪行。

身随幻境劳多事,迹学禅心厌有名。

公子道存知不弃,欲依刘表住南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东阳顾明府罢归

祖帐临鲛室,黎人拥鹢舟。

坐蓝高士去,继组鄙夫留。

白日落寒水,青枫绕曲洲。

相看作离别,一倍不禁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别钱起

阳关多古调,无奈醉中闻。

归梦吴山远,离情楚水分。

孤舟经暮雨,征路入秋云。

后夜同明月,山窗定忆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