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观雪王昭仪相邀割驼肉

北征已十年,抑郁悲局促。

拄杖看天山,雪光皎如玉。

满目鹯鹰飞,晴天猎鸿鹄。

羁人灶无炊,竟夕枵其腹。

美人塞边来,邀我分豆粥。

手持并铁刀,欣然割驼肉。

勿诮草堂翁,一饱死亦足。

形式: 古风

翻译

征战北方已经十年,心情压抑悲伤且局促不安。
倚杖遥望天山,白雪明亮如玉般洁净。
满眼都是鹰隼飞翔,晴空中猎杀大雁鸿鹄。
流离之人炉灶无炊烟,整夜空腹难耐。
美丽的女子从边塞而来,邀请我共享豆粥。
她手握并州铁刀,愉快地切割驼肉。
别笑话老夫,一顿饱餐便足以让我满足而死。

注释

十年:征战时间长。
抑郁:心情低落。
悲局促:处境悲凉。
天山:高山名。
雪光皎如玉:雪白如玉。
鹯鹰:猛禽。
鸿鹄:大雁。
羁人:流亡者。
枵其腹:空腹。
美人:女子之美称。
豆粥:粗食。
并铁刀:并州产的著名铁刀。
驼肉:骆驼肉。
草堂翁:自指或对方。
一饱死亦足:满足于温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边塞之地,感受着北征十年的孤独与悲凉。"抑郁悲局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压抑,而"拄杖看天山,雪光皎如玉"则是他通过观赏天然美景以缓解这种情绪。"满目鹯鹰飞,晴天猎鸿鹄"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士人狩猎的情形。

然而,诗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羁人灶无炊,竟夕枵其腹"表明了他饱饥不稳的困境。幸运的是,有一位美丽的女子从塞边来临,她邀请诗人一起分食豆粥,这在艰苦的生活中成了一线温暖。

"手持并铁刀,欣然割驼肉"的情景则显示了诗人在这份难得的友情和帮助面前的感激之情。最后,"勿诮草堂翁,一饱死亦足"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简单满足的态度,即便是在困苦中,只要能有那么一刻的温饱,他也心满意足。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坛山

我登天坛山,洒然清吟目。

群峰如儿孙,罗列三十六。

支藤陟曾巅,中有少室屋。

山人化飞仙,庭除生苜蓿。

古碑野火烧,剥落字难读。

雏鹿卧幽岩,孤鸟响空谷。

解鞍小迟留,偷閒半日足。

长啸归去来,题诗纪幽独。

形式: 古风

太华峰

华山山木乱纷纷,铁锁垂垂袅袅猿。

石齿齿前光烁烁,壁岩岩后势奔奔。

奇奇怪怪云根耸,郁郁葱葱雾气昏。

上上上头仍上上,最高高处有乾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巴陵

重到巴陵秋正清,岳阳城下系孤舲。

江湖万里水云阔,天地一凉河汉明。

月出洞庭鱼婢舞,气蒸云梦雁奴腥。

篙工又鼓潇湘柁,渔笛渔榔上下鸣。

形式: 七言律诗

开平

冷霰撒行车,呻吟独搔首。

须臾大如席,风卷半空走。

母子鼻酸辛,依依自相守。

书生倒行囊,沽来一樽酒。

暂时借温和,耳热岂长久。

万木舞阴风,言语冰在口。

毡房耿无眠,兀兀听刁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