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息耘隐士(其三)

三五树萧萧,幽居称寂寥。

去年存菊本,来客问松苗。

挂梦寒山寺,留踪野雪桥。

一枝栖息稳,分得与鹪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宁静环境中生活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之美。

首句“三五树萧萧”,以稀疏的树木和秋风的萧瑟声起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幽居称寂寥”一句,直接点明了隐士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淡泊与超然。

“去年存菊本,来客问松苗。”这两句通过回忆去年种植的菊花和询问松树幼苗的情景,不仅展现了隐士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呵护,也透露出他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来访者的友好与热情。

“挂梦寒山寺,留踪野雪桥。”这里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梦中回响,野雪桥上的足迹则记录着隐士与外界的联系。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向往,也体现了隐士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最后,“一枝栖息稳,分得与鹪鹩。”以一只小鸟栖息在一枝上作为收尾,形象地描绘了隐士在自然中的平静生活状态,同时也暗含了与鹪鹩(一种小型鸟类)共享天地之意,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

德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明间僧。工书能诗。洪武初住持径山寺。永乐中尚在。有《桐屿集》

  • 字:麟洲
  • 号:止庵
  • 籍贯:浙江钱塘

相关古诗词

送莲峰昶晦元书记

一住莲峰下,看松过十年。

行寻无路草,不饮出山泉。

虎共空林雪,猿同静夜禅。

时将新得句,歌送碧云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雪有怀湛然禅师

东风游约近,积雪闭门深。

兴或有时到,春应无处寻。

柳藏初活眼,草没未灰心。

寂寞南山下,茶烟出树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僧游东林

见说浔阳去,炉峰似见之。

雪埋天际石,泉出寺中池。

梦是劳倾想,愁非惜别离。

休师两度到,应只为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为圆上人赋雪洞

禅室虚生白,居之最吉祥。

了经何待月,上鬓不知霜。

宿恐云来借,寒愁火有妨。

老僧接息久,无复梦华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