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节庵师

品目寒松天语忧,遂良须鬓照千秋。

手栽陵树成新荫,想对薰弦散郁忧。

绝世明姿韬未得,中朝儒效仅能收。

七旬太保方承赐,同向耆阴社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寿节庵师”为题,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诗中通过对寒松的描绘,隐喻了寿节庵师的高洁品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寒松在天语中忧愁,却依然保持着其苍翠的色彩,映照着千秋岁月,象征着寿节庵师虽历经沧桑,但其精神风貌依旧如初。

接着,诗人提到寿节庵师亲手栽种的陵树已经长成了新的荫蔽,仿佛是对寿节庵师过去辛勤付出的肯定,同时也暗示着他的智慧和影响力如同音乐一般,能够化解心中的忧虑。这里,“薰弦”比喻的是寿节庵师的教诲或智慧,而“散郁忧”则表达了他能够帮助他人解除烦恼的愿望。

后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寿节庵师的非凡才能与贡献。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完全施展,但在朝廷中,他的儒学之效却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七十岁成为太保,这不仅是对他功绩的表彰,也是对他晚年仍能活跃于社会,与老年朋友一同游玩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寒松、陵树、薰弦等意象,以及对寿节庵师生平事迹的简述,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德高望重、智慧超群、深受敬仰的长者形象,展现了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朱九江先生祠堂

陶潜归去来,凝凝清静退。

一世风流照映人,不须更惋文章碎。

大道多歧语不欺,河汾讲席至今疑。

瓣香别有沉吟处,欲榜荒山孺子祠。

形式: 古风

挽黄孝觉

潘麦悠悠江水东,从兰欲茂又秋风。

正衾逆旅天胡酷,反袂辛园道始穷。

此恨有灵哀柏实,何人揾泪与英雄。

并时未或知君志,况向他年断简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李汉珍同年六十寿

商量晚岁先心许,邂逅秋光俱眼明。

诗鬓久怜花县宰,词源近溯玉田生。

独居深念殊萧瑟,少日同游今老成。

忆否清佳堂下雪,耳边犹有读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梁文忠师三首(其一)

圣敬方跻日,还需启沃人。

慭遗艰一老,可赎惮千身。

精爽须眉在,忧危事迹陈。

独弦先十载,敢复诧吟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