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歌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

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

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

日月淇上游,笑人不踰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

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形式: 古风

翻译

娴静的女子喜爱宁静,行动符合古人的规范。
年轻时擅长诗词书法,年幼时就勤奋编织生活。
安静独处时忧思如痴,又有谁会留意她的容貌。
十五岁时她深居闺中,四邻间几乎无人识得。
邻家少女活泼娇艳,头戴百花装饰的饰品。
她在淇水之畔欢笑,嘲笑他人不敢逾越门槛。
河水虽然浑浊,但自然流淌后变得清澈,如同仙台上的明镜。
这面镜子能照见齐王门下的丑陋,比起汉帝手中的镜子,又显得微不足道。

注释

静女:娴静的女子。
古人则:古人的规范。
妙年:年轻时。
弱岁:年幼时。
端居:安静独处。
容色:容貌。
幽闺:深闺。
四邻不相识:无人识得。
夭夭:娇艳。
百花装首饰:百花装饰。
日月淇上游:淇水之畔。
踰阈:逾越门槛。
河水自浊济自清:河水虽浑浊但自然清澈。
仙台:仙台上的镜子。
秦镜:明亮的镜子。
齐王门下丑:齐王门下的丑陋。
汉帝掌中轻:汉帝手中的镜子更轻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安于寂寞,喜好书籍和文学的生活状态。她虽然身处闺房,却与世俗隔绝,不关心外界纷扰。诗中的"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表明她自幼便擅长诗词创作,且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则揭示了她的隐逸生活,即便年纪轻轻,也选择了与世隔绝的安静生活。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一句,通过邻家的孩子们佩戴着各种花朵装饰头饰,反衬出诗中女主人清高脱俗,不染尘俗的特点。"日月淇上游,笑人不踰阈"则是她对那些只知追求物质享乐的人所持有的超然态度。

后两句"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如同河流自然而然地分辨清浊,她的心灵也是这样自我净化,不受外界干扰。最后两句"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则是通过古代美女齐姬和王昭君的典故,来比喻诗人自己,或许在说即便没有华丽的装饰,她的内在之美也是不言而喻的。

收录诗词(1)

张南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岳州山城

郡馆临清赏,开扃坐白云。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风传琴上意,遥向日华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山出云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

无心离碧岫,有叶占青春。

散类如虹气,轻同不让尘。

凌空还似翼,映涧欲成鳞。

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神。

为霖终济旱,非独降贤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风光草际浮

纤纤春草长,迟日度风光。

靃靡含新彩,霏微笼远芳。

殊姿媚原野,佳色满池塘。

最好垂清露,偏宜带艳阳。

浅深浮嫩绿,轻丽拂馀香。

好助莺迁势,乘时冀便翔。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使至三姓咽面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

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

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

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

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

东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