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早起

晨兴孤舟上,盥濯夜气清。

整巾未皇坐,双橹轧已鸣。

日出江雾散,江上山从横。

区区茅舍翁,晓出露气腥。

收筒得大鲤,爱惜不忍烹。

持之易斗粟,朝饭厌鱼羹。

萧萧远风起,泛泛野雁惊。

忽过百馀里,山水互变更。

逢舟问所如,彼此不知名。

超超江湖间,殊胜地上行。

旦游市井喧,莫宿无人声。

江上诚足乐,无怪陶朱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起身登上小船,洗漱时夜间的凉气依然清新。
整理好衣巾还没坐稳,船桨已经发出嘎吱声。
太阳升起江面雾气消散,江面上山峦起伏映入眼帘。
我这简陋的茅屋老翁,早晨出门感受着露水的湿气和腥味。
捕获了一条大鲤鱼,我十分珍惜,舍不得烹饪。
这条鱼价值相当于斗粟,早餐时我却不愿吃鱼羹。
远处传来萧瑟的风声,惊动了在野外飞翔的野雁。
忽然间已航行百多里,山水景色不断变换。
遇到船只询问去向,我们彼此都不清楚对方的名字。
在这江湖之间自由漂泊,比在陆地上行走更为美妙。
白天在热闹的市井游玩,夜晚则静寂无声无息。
江上的生活确实快乐,难怪陶朱公会如此享受。

注释

晨兴:清晨起身。
盥濯:洗漱。
整巾:整理巾带。
未皇:还未。
双橹:两根船桨。
轧已鸣:发出嘎吱声。
区区:微不足道。
茅舍翁:茅屋老翁。
晓出:早晨出门。
露气腥:露水带着腥味。
收筒:捕获。
大鲤:大鱼。
易斗粟:价值相当一斗粟。
朝饭:早餐。
萧萧:萧瑟。
泛泛:飘荡。
逢舟:遇到船只。
所如:去向。
超超:超越常规。
殊胜:特别美好。
旦游:白天游玩。
莫宿:夜晚住宿。
陶朱生:指陶朱公,即范蠡,古代富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清晨在江上独自乘舟的场景。他沐浴着夜晚残留的清新气息,整理好衣巾还未坐定,就听到船桨发出的轧轧声。随着太阳升起,江面上的雾气消散,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诗人自比为简陋茅舍的渔翁,早晨出门时感受着露水的湿润和腥气。他在捕鱼中收获了一条大鲤鱼,虽然珍贵,却舍不得烹饪,宁愿换取少量的粮食,连早餐都对鱼羹感到厌倦。

远处传来萧瑟的风声,惊动了飞翔的野雁,舟行百里,山水变换,景色各异。诗人遇见其他船只,相互询问去向,却发现彼此都不知名姓。在这江湖之间自由漂泊,比起陆地上的尘世生活,更显得超脱。他早上还在热闹的市井游玩,傍晚则选择在寂静的江上过夜。诗人深感江上的生活乐趣,也不难理解为何古人如陶朱公会对此产生向往。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早起江上的心境与生活点滴。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江上看山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形式: 古风

句:续辩才诗二句

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形式: 押[阳]韵

江州五咏(其二)浪井

江波浮阵云,岸壁立青铁。

胡为井中泉,涌浪时惊发。

水性本无定,得止自澄澈。

谁为女娲手,补此天地裂。

形式: 古风

江州五咏(其五)琵琶亭

湓江莫雨晴,孤舟暝将发。

夜闻胡琴语,展转不成别。

草堂寄东林,雅意存北阙。

潸然涕泗下,安用无生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