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五咏(其五)琵琶亭

湓江莫雨晴,孤舟暝将发。

夜闻胡琴语,展转不成别。

草堂寄东林,雅意存北阙。

潸然涕泗下,安用无生说。

形式: 古风

翻译

湓江在雨后未晴,我独自乘船即将启程。
夜晚听到胡琴声,心中辗转难以与你告别。
我在草堂中寄托对东林的思念,高尚的情怀仍向着北方朝廷。
悲伤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哪里还需要谈论什么生死之说。

注释

湓江:湓江,长江的支流,在这里指代江边地点。
莫雨晴:雨后未晴。
孤舟:独自一人的小船。
暝:傍晚,天黑。
发:出发。
胡琴: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这里可能象征着远方或思乡之情。
展转:翻来覆去,形容心情难以平静。
别:告别。
草堂:简陋的房屋,诗人常用来指代自己的居所。
东林:指代佛教东林寺,也可能暗指诗人的朋友或理想。
雅意:高尚的情操或志向。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常用来代指朝廷或皇帝。
潸然:流泪的样子。
涕泗:眼泪和鼻涕,这里泛指泪水。
无生:不谈生死,可能指超脱生死的佛教观念。
说:谈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江州五咏(其五)琵琶亭》。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湓江边,乘舟即将离开的情景。雨后初晴,孤舟独行,寂静中听到胡琴声,引发了深深的离别之情。诗人寓居的草堂与东林寺有着深远的情感联系,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使得离别之感更为强烈。最后,诗人泪流满面,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认为无需过多执着于生死之说,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整首诗以景生情,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行过庐山不得上,湓江城边一惆怅。

羡君山下有夷亭,千岩万壑长相向。

山中李生好读书,出山作郡山前居。

手开平湖浸山脚,未肯即与庐山疏。

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

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

形式: 古风

江涨

山中三日雨,江水一丈高。

崩腾没洲渚,淫溢浸蓬蒿。

凌晨我有适,出门舟自操。

中廛已易肆,下道先容舠。

鸡犬萃坟冢,牛羊逾圈牢。

厨薪散流蘖,囷米为浮糟。

卧席不遑卷,剥茧仍未缫。

老弱但坐视,闾里将安逃。

徙居共扰扰,来势方滔滔。

嗟余偶同病,哀尔为生劳。

晴日慰人愿,寒风送惊涛。

藩篱出旧趾,蠃蚌遗平皋。

流窜非择地,艰难理宜遭。

胡为苦戚戚,一夕生二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汲阳阻风

钟陵距池阳,相望千里内。

江神欺我贫,屡作风雨碍。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无菜。

白醪幸馀沥,黄卷漫相对。

饥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焦先近不远,蜗舍闻尚在。

区区问养生,借我一帆快。

形式: 古风

竹枝歌(其二)

扁舟日落驻平沙,茅屋竹篱三四家。

连舂并汲各无语,齐唱竹枝如有嗟。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