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看山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眺望江上的枯崖山,满目疮痍的野草红得像赭石。
不要走得太远频频回首,夕阳孤云构成一幅新奇的画卷。
前方的山峦更加遥远,颜色也更深沉,谁能料到这里竟如此迷人。
只有巫山最为繁茂秀丽,依旧不辜负了远道而来的期待。

注释

朝:早晨。
看:眺望。
江:江面。
上:上方。
枯:干枯。
崖:山崖。
山:山。
憔悴:衰败。
荒榛:野生灌木。
赤:红色。
如:像。
赭:赤土色。
莫:不要。
行:行走。
百里:一百里。
一:一次。
回头:回头看。
落日:夕阳。
孤云:孤独的云彩。
霭:云雾。
新画:新画出的景色。
前山:前方的山。
更远:更加遥远。
色:颜色。
深:深沉。
谁:谁会知道。
知:知道。
可爱:可爱。
信:确实。
如今:现在。
唯有:只有。
巫山:指巫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最:最。
秾秀:繁茂秀丽。
依然:仍然。
负:辜负。
远来心:远道而来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江上看山》,描绘了诗人早晨在江边所见的景象。他看到江上的山峦,尤其是那座枯崖山,满目疮痍,荒草凄凉,红褐色的植被显得格外醒目。诗人劝告读者不要走得太远,因为即使回头望去,落日孤云下的景色也如同新绘的画卷般令人感伤。

前两句通过"憔悴荒榛赤如赭",展现了山景的荒凉与衰败,而"莫行百里一回头"则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对家乡或过去的怀念。接着,诗人感叹"前山更远色更深",暗示了山势的深远和自然景色的深沉,同时表达出对未知远方的向往和对眼前美景的珍惜。

最后两句,诗人特别提到巫山,称赞其"最秾秀",即最为繁花似锦、秀美动人,这不仅表达了他对巫山的喜爱,也传达出一种对美的执着追求,以及即使历经长途跋涉,巫山仍能不负游子期待的欣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山色,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句:续辩才诗二句

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形式: 押[阳]韵

江州五咏(其二)浪井

江波浮阵云,岸壁立青铁。

胡为井中泉,涌浪时惊发。

水性本无定,得止自澄澈。

谁为女娲手,补此天地裂。

形式: 古风

江州五咏(其五)琵琶亭

湓江莫雨晴,孤舟暝将发。

夜闻胡琴语,展转不成别。

草堂寄东林,雅意存北阙。

潸然涕泗下,安用无生说。

形式: 古风

江州周寺丞泳夷亭

行过庐山不得上,湓江城边一惆怅。

羡君山下有夷亭,千岩万壑长相向。

山中李生好读书,出山作郡山前居。

手开平湖浸山脚,未肯即与庐山疏。

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

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