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山甫的作品,名为《禅林寺作寄刘书记》。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禅林寺中的宁静与超脱,以及他对于佛法修行的理解和态度。
“坐近松风骨自寒”一句描绘了诗人独处于幽深的松林之中,感受到了秋风的萧瑟,这种景象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的融入,也隐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茅斋直拶白云边”则表明诗人在禅房中直接面对着飘渺的白云,这里面的“直拶”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心灵与自然之间的直接交流,也反映出他对于禅修生活的专注和投入。
“玄关不闭何人到”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意在探讨禅宗中关于心灵门户的开合。玄关即是心灵的深处,不闭则意味着对一切事物的接纳与包容,这也是一种对于外界干扰的超然态度。
“此事谁论在佛先”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一种理解,似乎在说这种心灵的交流和理解超越了世俗的言语和讨论,而直接触及到了佛陀所开示的道理。
接下来的两句:“天竺老师留一句,曹溪行者答全篇”则是诗人对待友人的态度。这里面“留一句”可能是指诗人希望得到某种指导或启发,而“答全篇”则表明他愿意以自己的理解去回应和讨论。
最后两句:“今朝林下忘言说,强把新诗寄谪仙”,诗人在禅林之中找到了忘却语言的宁静世界,并通过创作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体验。这里面的“强把新诗”可能意味着他虽然不善于言辞,但还是希望通过诗歌来传递自己的心得。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禅林寺中对于自然、佛法与自我的深刻感悟和思考,流露出一股超然世俗、追求精神修养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