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其二)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注释

莼:指莼菜羹。
鲈:指鲈鱼脍。
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
一指儿子和女儿。
此处当指作者。
朝天:指朝见天子。
玉殿:皇宫宝殿。
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
源自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殢酒:困酒。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其二》,表达了作者在滁州送别友人范倅时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感慨。词中以“老来情味减”开篇,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接着写到中秋佳节,明月虽美,但不能照见人团圆的遗憾,寓含了对亲朋的思念。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江水与秋风无情地催促友人的离去,而自己只能在江边默默送行。接下来,作者回忆起家乡的宁静生活,想象友人在京城朝廷中的忙碌,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仕途的期待。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则通过设想友人询问自己的情景,传达出词人虽然借酒浇愁,但愁绪依旧深重。最后,“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以景结情,借秋雁南飞和空弦之音,寄托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孤寂。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词作的豪放与深情并存的特点。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其一)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龙吟(其四)题瓢泉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

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

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

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

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

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

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意云

昔时曾有佳人,翩然绝世而独立。

未论一顾倾城,再顾又倾人国。

宁不知其,倾城倾国,佳人难得。

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

堂上更阑烛灭。记主人、留髡送客。

合尊促坐,罗襦襟解,微闻芗泽。

当此之时,止乎礼义,不淫其色。

但□□□□,啜其泣矣,又何嗟及。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其三)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