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歌(其二)

炎天五六月,挈枕逐阴凉。

絺服不掩体,唤女汲寒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炎炎夏日,人们寻找清凉之境的生活场景。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人们在酷暑中寻求舒适与宁静的努力。

“炎天五六月”,开篇直指夏季的炎热,点明了时间背景。“挈枕逐阴凉”,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带着枕头追寻阴凉之处的情景,表现了对舒适环境的渴望。“絺服不掩体”,穿着轻薄的夏衣,透露出夏日的轻便与自由。“唤女汲寒浆”,呼唤女儿去取清凉的饮品,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温馨互动与共同应对炎热的策略。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炎热夏日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琅琊王歌(其三)

初寒八九月,银烛照高堂。

端然坐不睡,看女织流黄。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琅琊王歌(其四)

盛冬十一月,调笑酒垆傍。

玉壶出纤手,索女弄丝簧。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琅琊王歌(其五)

主人但置酒,烹肥击其鲜。

男儿好还乡,不愿持一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琅琊王歌(其六)

孤儿当门泣,门外霜皓皓。

今年许裁襦,兄但视其嫂。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