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偕察士安马明初登荀和叔广思楼

沙路无泥,柳风如水,嫩凉偏入吟鞍。

广思楼上,雨后看西山。

回首炎氛千丈,便长啸、跳出尘寰。

青天外,斜阳淡淡,倦鸟正飞还。

郊原秋色里,望穷霄壤,倚遍阑干。

问神仙何处,独占高寒。

楼下悠悠洹水,为底事、不暂休闲。

吾衰矣,休将旧手,遮日上长安。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沙路上没有泥土,柳树轻风像水一样温柔,初秋的清凉特别适合骑马吟诗。
在广思楼的雨后,我眺望西山。
回望身后炎热的氛围高达千丈,我想要放声长啸,逃离尘世。
青天之外,夕阳渐淡,疲倦的鸟儿正归巢。
在这郊野的秋天景色中,我望着无尽的天空大地,倚着栏杆。
我想问神仙在哪里,他们独自占据着高寒之地。
楼下流淌的洹水悠悠,为何不能暂时停歇。
我已经老了,不再试图用旧时的热情去追求长安的繁华。

注释

沙路:干燥的路面。
吟鞍:骑马吟诗时的坐垫。
广思楼:楼名,可能指有广阔视野的地方。
炎氛:炎热的气氛。
尘寰:尘世,人间。
青天外:天空的边际。
倦鸟:劳累的鸟儿。
霄壤:天空和大地。
高寒:高处寒冷的地方,可能指仙境。
洹水:古代河流名。
长安:古都,这里指代繁华之地。

鉴赏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满庭芳·偕察士安马明初登荀和叔广思楼》描绘了一幅秋日登楼远眺的画面。开篇"沙路无泥,柳风如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日道路洁净,微风轻拂,仿佛带着水的清凉,营造出宁静宜人的氛围。"嫩凉偏入吟鞍",写出诗人骑马游历中感受到的那份清新凉意,也寓含着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灵感触动。

"广思楼上,雨后看西山",点出登楼的地点和时景,雨后的西山在诗人眼中显得格外清新,引人深思。接下来的"回首炎氛千丈,便长啸、跳出尘寰",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渴望跳出纷扰的愿望,寄寓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青天外,斜阳淡淡,倦鸟正飞还",以自然景象收束上片,夕阳余晖下,疲倦的鸟儿归巢,寓意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下片继续抒发情感,"郊原秋色里,望穷霄壤,倚遍阑干",诗人极目远眺,感叹天地之大,人生之短。

"问神仙何处,独占高寒",诗人询问神仙居所,流露出对超凡境界的追求。"楼下悠悠洹水,为底事、不暂休闲",借河水不息,暗示人生的匆忙和无法停留,表达对悠闲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年老体衰,"吾衰矣,休将旧手,遮日上长安",决定不再追求仕途,而是享受眼前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秋日登楼的景色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超然和归隐生活的深深思考,以及对人生阶段性的自我反思。

收录诗词(441)

许有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字:可用
  • 籍贯: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1286~1364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

雪松仙客,箕山道士。来访思斋老子。

思斋何处未归来,想只在、翠红乡里。

风清月白,橙黄蟹紫。一巷笙歌纷起。

良宵不遇负佳宾,都不念、人生有几。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

心闲胜贵,身闲胜富。已往而今始悟。

来言精力未宜闲,此俗子、便宜推去。

秋风鸡黍,春山杖屦。尽是幽人乐处。

尽教须鬓雪飘萧,总不疑、衔杯琢句。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寿可聪山平章

胶身名爵。醉心糟粕。正可束之高阁。

庙堂谁信是行窝,更高似、尧夫一着。胸中磅礴。

眼前寥廓。与物元无城郭。

自从席末挹春风,觉二十年来尽错。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宴胡安常侍御家

清香华屋,黄葵红叶。正是新凉时节。

文园多病不胜杯,孤负杀、一庭秋色。

珍殽纷错,玉醅芳烈。醉倒江湖狂客。

凉天佳月即中秋,更有个、今年闰月。

形式: 词牌: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