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诗

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

不见张昌宗,无人举此话。

谁家栽绿荷,薰风漾碧波。

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

嫣然冷无语,冰肌卧晓雨。

东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

一点天然香,随风入画堂。

折之置坐隅,窈窕弄玉郎。

忽然心绪变,如睹佳人面。

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

形式: 古风

翻译

陶渊明归于西天,不再参与东林寺的活动。
没有见到张昌宗,无人提起这样的故事。
不知是谁家种植了绿荷,微风吹过泛起绿色波纹。
荷叶下的水面像水晶般清澈,幻化出美丽的嫦娥。
她静静地沉默着,肌肤如冰躺在晨雨中。
春天之神如同炎夏,这花不受炎热的影响。
它自然散发出香气,随风飘进画一般的厅堂。
我把它放在角落,轻轻折断,逗弄着美玉般的花朵。
突然间心情变化,仿佛看见了佳人的容颜。
我想告诉明月楼,不要留住双飞的燕子。

注释

渊明:陶渊明。
东林社:东林寺的活动。
张昌宗:历史人物。
此话:指代的故事或话题。
绿荷:荷花。
薰风:和煦的风。
玉姮娥:嫦娥,比喻清雅美丽的人。
冰肌:形容皮肤白皙如冰。
晓雨:清晨的雨。
东君:春天之神。
不受暑:不畏炎热。
天然香:自然的香气。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坐隅:座位的角落。
窈窕:形容女子美好。
玉郎:美玉般的男子。
佳人面:美丽的女子面孔。
明月楼:有月光的楼阁。
双飞燕:成对的燕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荷花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个人情怀的寄托。

“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开篇即以虚幻的意象引出,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他的归隐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而不作东林社,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不愿陷入世俗纷争的态度。

“不见张昌宗,无人举此话。”这两句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缺席,传递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以及对往事无法触及的无奈。

接下来的“谁家栽绿荷,薰风漾碧波。波底水晶空,化出玉姮娥。”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荷花和清澈的池水,塑造了一种纯净而不染尘埃的意境。

“嫣然冷无语,冰肌卧晓雨。东君如夏日,此花不受暑。”这里荷花被赋予了人格,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不为外界干扰的高洁品质。

“一点天然香,随风入画堂。折之置坐隅,窈窕弄玉郎。”这几句则是诗人对荷花香气的描写,以及自己与荷花共处时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悠闲自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忽然心绪变,如睹佳人面。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最后两句诗意象转换,诗人心中涌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思,以及对过往情感的回忆,通过“明月楼”和“双飞燕”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眷顾。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立秋有怀陈上舍

没巴没鼻落一叶,发颠发狂何处风。

九十日暑扫地去,满怀汗珠寻已空。

却烦察判潘孺子,说与上舍陈元龙。

来宵无雨必好月,一樽还要与君同。

形式: 古风

先师翠虚泥丸真人赞

惠州是生缘,嘉州是得遇。

漳州走落水,潭州没去处。

形式:

岁晚书怀

岁事忽婉娩,旅怀良尔悲。

风雾起无边,雨雪凄霏霏。

岂无销金帐,唱饮羊羔儿。

寄食他人门,屏息从所依。

雕鹗翔九天,鹪鹩巢一枝。

烟霄有熟路,我当何时归。

人间自富荣,信美非所宜。

朱颜日已改,华发渐复稀。

触目思远人,胜赏怀昔时。

园林向衰谢,青山吞斜晖。

坐久露华重,吟残云意迟。

晴空清已旷,寒月满我衣。

莫言一杯酒,容易相对持。

病鸐栖草亭,会须唳声飞。

形式: 古风

戏联仄字体

一雨倏复霁,旱魃已退垒。

远水白浩荡,列岫翠迤逦。

古碛缠荇带,宿鹭恋荻米。

搦笛叫月姊,伴我啜绿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