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意

不争荣耀任沈沦,日与时疏共道亲。

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

病停夜食闲如社,慵拥朝裘暖似春。

渐老溅谙闲气味,终身不拟作忙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不追求名利,任由自己沉浮,时光流逝,唯有真理与我为伴。
北方的朋友同僚音讯全无,而东林寺的长老却时常来往。
因病停止了夜间的饮食,闲适得如同在社庙中静思,早晨裹着皮裘,温暖如春。
渐渐老去,更加熟悉这种悠闲的生活气息,一生都不打算成为忙碌之人。

注释

不争荣耀:不追求显赫的地位和荣誉。
沈沦:沉浮,比喻人生的起落。
日与时疏:时间流逝,关系日渐疏远。
共道亲:共同遵循的真理或信仰。
北省朋僚:指在北方的同僚或朋友。
音信断:没有消息。
东林长老:东林寺的高僧。
往还频:频繁来往。
病停夜食:因病停止夜晚的进食。
闲如社:像参加社庙活动一样闲适,社庙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朝裘:早晨穿的皮衣。
暖似春:温暖得如同春天般。
渐老溅谙:随着年岁增长,更了解。
闲气味:悠闲的生活氛围。
终身不拟:一生都不打算。
作忙人:成为忙碌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闲意》。全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明志、不慕虚荣、愿意过平静生活的心态。

首句“不争荣耀任沈沦”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只想随波逐流地生活。紧接着,“日与时疏共道亲”则说明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愿意与每一分每一秒做朋友。

“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这一句,则描绘出诗人虽然身处远离故乡和朋友的地方,但依旧保持着与他们之间的情谊交流。这里的“北省”指的是诗人的故乡在北,而“东林长老”则是对朋友的一种尊称。

接下来的“病停夜食闲如社,慵拥朝裘暖似春”两句,展示了诗人生病时的宁静生活。即使是在夜晚进食,也显得格外从容不迫;而在早晨蜷缩在温暖的被窝中,就像是在春天一般舒适。

最后,“渐老溅谙闲气味,终身不拟作忙人”则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态度的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越发珍视那些平淡而宁静的事物,不愿再去追逐世俗中的繁忙与喧嚣。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以及对时间和情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超脱功名,对于生活有着独特见解的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饮后夜醒

黄昏饮散归来卧,夜半人扶强起行。

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将归梁燕还重宿,欲灭窗灯却复明。

直至晓来犹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饮散夜归赠诸客

鞍马夜纷纷,香街起暗尘。

回鞭招饮妓,分火送归人。

风月应堪惜,杯觞莫厌频。

明朝三月尽,忍不送残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萧五刘二元八吴十一韦大陆郎中崔二十二牛二李七庾三十二李六李十杨三樊大杨十二员外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春。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

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

聚散但惭长见念,荣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