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堂寂寞半开门,草没颓墙竹满园。
雨过湖天笼白昼,云归山市锁黄昏。
忘机今古鸥来往,说梦兴亡燕语言。
行尽六桥吟更好,万松岭上一声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带有几分荒凉的自然景象。开篇“高堂寂寞半开门”表现了一个久未打理、显得有些凄清的庭院,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草没颓墙竹满园”则进一步描绘出这个庭院已被野草和竹子占据,墙壁也因年久失修而开始崩溃,这些都透露出一份岁月沧桑与荒废。
接着,“雨过湖天笼白昼,云归山市锁黄昏”则转换了景象,通过雨后天气的变化和山城上空的云烟,营造出一种天地相连、时光流转的意境。这里的“白昼”与“黄昏”形成对比,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了人间世事的更迭无常。
诗中间两句,“忘机今古鸥来往,说梦兴亡燕语言”,则引入了历史的深度和时间的长河。这里“忘机”意味着对过去的遗忘或是超越,而“今古”、“来往”等字眼,则是在强调时间流动中的一种永恒。“说梦兴亡燕语言”更是通过燕子的交流,隐喻了历史兴衰的无常和人类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回忆。
最后两句,“行尽六桥吟更好,万松岭上一声猿”,则描绘出诗人在自然中的漫步与感悟。这里“行尽六桥”可能指的是诗人游历至极之处,而“吟更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喜悦。而“万松岭上一声猿”则通过猿啼这一生动而又带有几分悲凉的声音,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时光的一种深刻把握和艺术再现。它不仅描绘了一个个体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悟,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精神内核。
不详
蓟门高处小凝眸,雨后林峦翠欲流。
车笠自来还自去,笳箫如怨复如愁。
珍珠络臂誇燕舞,纱帽蒙头笑楚囚。
忽忆旧家行乐地,春风花柳十三楼。
偶携降帜立诗坛,剪烛西窗共笑欢。
落魄苏秦今席煖,猖狂阮籍尚毡寒。
山中客老干茎白,海上人归一寸丹。
世事本来愁不得,乾坤只好醉时看。
十载高居白玉堂,陈情一表乞还乡。
孤云落日渡辽水,匹马西风上太行。
行橐尚留官里俸,赐衣犹带御前香。
只今对客难为答,千古中原话柄长。
博徒无计解其纷,夜半鸣钲溃万军。
鲁港朔风掀恶浪,吴山寒日翳愁云。
周褒媚己终亡国,孟德欺孤忍负君。
大木已颠天柱折,钱塘江上雁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