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君谟黼扆箴

常读贾谊书,爱其极理乱。

言入笔未乾,绛灌舌如钻。

文帝不肯为,万世为扼腕。

汉道竟龌龊,席莫一日暖。

今读君谟箴,句句到伊旦。

窥国见肺肝,欲取以手浣。

何啻可痛哭,一一中世患。

设施有隆理,如肉以丳贯。

可作天下药,其应疾和缓。

非独起国痿,虏颈坐可绊。

圣贤方相逢,辨别绛与灌。

万不使斯言,以为后世恨。

形式: 古风

翻译

常常阅读贾谊的文章,欣赏他剖析道理的深刻。
他的言论刚落笔,绛侯周勃、灌婴之流的话语却尖锐如锥。
汉文帝不愿采纳,这使得后世都为之扼腕叹息。
汉朝的道路变得狭隘,连片刻安宁都没有。
如今阅读你的规劝之言,字字句句直到天明。
从你的文字中洞察国家,仿佛能看到你的赤诚之心。
这不只是令人痛心,句句直击当世的弊病。
你的建议富有深意,像肉串一样串起各种治理之道。
这药方可以治天下百病,疗效或快或缓。
不仅能让国家振作,也能束缚敌人的咽喉。
圣贤的思想在此相遇,分辨出绛侯周勃与灌婴的区别。
绝不能让这样的言论成为后世的遗憾。

注释

贾谊:西汉政治家,以其才学和深刻见解著称。
极理乱:深入剖析道理,揭示混乱局面。
绛灌:指周勃和灌婴,均为汉初功臣。
扼腕:表示惋惜或遗憾。
龌龊:形容道路狭窄或人心不正。
君谟箴:指某位作者的规劝之言。
肺肝:比喻真心实意,坦诚相见。
手浣:用手洗涤,比喻净化或改正。
痛哭:极度悲痛。
设施:政策或措施。
隆理:高明的治理理念。
丳贯:串起来,比喻连贯应用。
虏颈:敌人的咽喉,比喻关键要害。
圣贤:品德高尚的人。
辨别:区分,识别。
恨:遗憾,不满。

鉴赏

这首宋诗《读君谟黼扆箴》是黄庶所作,诗人通过对贾谊之书的回忆,表达了对贾谊深沉理智的敬仰,同时也对贾谊未能被文帝采纳的遗憾感到惋惜。诗中提到贾谊的言论犀利,但未被采纳,导致汉朝政治的局限和腐败。

接着,诗人转向阅读黄庭坚(君谟)的箴言,感叹其内容直指时弊,如同晨光穿透黑暗,揭示出国家的病症,令人痛心疾首。黄庭坚的建议既有深度又有实用性,能够疗治社会的疾病,不仅仅是振兴国家,还能束缚敌人的咽喉。

最后,诗人期望圣贤能辨别忠奸,防止类似贾谊的悲剧重演,让这些警世之言不致成为后世的遗憾。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公正清明政治的渴望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千载醇醲意,长随曲糵新。

解将今日月,转入古乾坤。

闷至胜良药,愁来敌故人。

几杯聊酩酊,五斗趣还均。

形式: 五言律诗

陪丞相游石子涧(其一)

宾吏亲携涧底行,潺湲风递似相迎。

只应山鬼知公意,乞雨新添瀑布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宿采石

秋风宿兼葭,花落若霜雪。

江山古兴废,荆棘垒出没。

水收凫雁声,夜静寒籁发。

渔舟自来去,笑语载明月。

诗形动笔墨,恨乏风雅骨。

谪仙为黄土,冢平名突兀。

句编天下口,千载字不灭。

人间比兴复,泉底魂魄悦。

坐诵姑熟语,酌酒当枣栗。

醉梦若可见,好句当须乞。

形式: 古风

宿赵屯

芦花一股水,弭楫日已暮。

山间闻鸡犬,无人见烟树。

行逐羊豕迹,始识入市路。

菱芡与鱼蟹,居人足来去。

渔家无乡县,满船载稚乳。

鞭笞公私急,醉眠听秋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