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
年算赤乌近,书疑黄象多。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
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
这首诗名为《丫头石》,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块石头,尽管其表面断裂(丫头石虽断),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没有严重的错误(文字未全讹)。他推测这块石头年代久远,接近赤乌年间(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时期),并且对石头上的文字内容猜测可能与古代黄帝象数之学有关(书疑黄象多)。
诗人进一步想象这块石头经历了历史的风雨,可能曾被雷电击中(几时经霹雳),见证了不同时代的战争(异代见干戈)。他期待着未来的千年里,人们会继续研究这块石头,研磨松烟制成墨汁来仔细阅读和欣赏(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痕迹的珍视和对知识传承的感慨。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买得吴门宅,归来自种花。
春风未歌彻,东岱已魂赊。
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
人将镌美德,磨石取江沙。
位至九卿亚,年过七十春。
桐乡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雾里开蒿隧,原边起石麟。
地遥徒有泪,洒向北风频。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齧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